自考《新闻采编业务》章节试题:第三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06
中16.2003年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具体指哪三项内容?( )
A.科学发展观 B.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7.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产生?( )
A.新闻媒体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混岗 B.记者有经营任务
C.新闻记者将采访权、报道权看成了手中掌握的权力 D.记者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不熟悉
18.下列哪些人属于新闻报道中“易受伤害者”?( )
A.儿童 B.罪犯的亲属和朋友 C.性骚扰的受害者 D.正在住院的病人
19.下列哪些属于网络空间的新闻失德行为?( )
A.某记者在自己的微博中见到一则新闻,不能确定它的准确性,于是便转载了,但作出了“有待求证”的评论
B.某记者未标明某博文的出处,直接将它转载到自己的博客里
C.某记者未经本电视台允许就将某视频新闻直接上传到网上
D.某记者未经本单位批准就私自开设了个人职务微博
20.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逼视”?( )
A.某地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诸多知名影星纷纷捐款,甲报见某国际影星没捐款,于是便进行了报道,民众反响很大,迫于舆论,影星不得不捐款
B.甲报报道乙企业产品不合格,乙企业便向多家媒体提供了多方证据表示自己的产品合格,于是甲报在没有提供新的反驳证据的情况下连续多天、花多个版面继续报道乙企业的产品不合格
C.某地非法拆迁,某报报道了地方政府不作为,但报道后,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于是该报继续连续几天、多版面进行了跟踪报道
D.某案件比较复杂,司法人员一时很难对被告犯罪与否进行判决,某报觉得被告应该被判有罪,于是便进行持续报道并表明了立场,迫于舆论压力,司法很快作出了被告有罪的判决
21.新闻逼视与舆论监督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报道动机上,新闻逼视主要目的是达到新闻轰动效应,舆论监督主要目的是让采访对象的不轨行为得到惩处
B.报道手段上,新闻逼视常采用长时间、大篇幅的报道手段,舆论监督的报道量相对较少
C.报道人员的身份定位上,新闻逼视中报道人扮演审判者、仲裁者角色,舆论监督中报道人是客观中立的职业新闻人
D.报道素材的选择上,新闻逼视有目的寻找容易激发社会情绪的素材,舆论监督报道素材相对较为广泛
22.记者对同事的哪些做法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
A.改动别人的稿子须征得人家同意,别人不愿修改的内容不要强求
B.由同事提供大量素材的作品应署上同事的名字
C.采访别人所负责行业和部门范围内的新闻须事先同别人打招呼并征得同意
D.编辑部或别人要求保密的内容未经同意不要随意公开
23.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 )
A.某记者大量使用了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素材,但整篇新闻报道由自己独立完成,因此没署上通讯员的名字
B.某记者未直接参与采访写作,但在通讯员来稿上署了自己的名字
C.某记者向另一媒体的通讯员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得报道所需的信息
D.某记者在某通讯员采写的稿子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新闻素材,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在发稿时直接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24.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不少青年模仿主人公维特饮弹自杀,以致该书一度被禁止。从那后,研究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杀报道会助推自杀行为产生,并把这种现象称为“维特效应”。为防止该效应的出现,新闻记者在“自杀新闻”报道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写作时不详细描写自杀手段、地理位置、方式或工具
B.不详细描述或者以特写方式报道自杀现场死者的惨状
C.不全程直播自杀过程
D.不将自杀美化或渲染成浪漫的行为,比如“飘然而去”、“含笑跳楼”等
25.下列哪些属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歧视?( )
A.性别歧视 B.身份歧视 C.地区歧视 D.民族歧视
26.在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记者应避免哪些职业失范行为?( )
A.歧视报道对象 B.漠视报道对象 C.不注意保护报道对象隐私 D.不注重对方感受
27.新闻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传媒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B.新闻采编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C.新闻媒体过于强调经济指标 D.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28.在案件报道中,记者的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不妨碍刑事侦讯工作,不提前泄露案情
B.跟随公安部门现场报道办案过程时,不参与、不干涉、不打扰办案
C.尊重法官,不强行采访
D.尊重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不对其进行审讯式访谈
29.新闻记者应该承担哪些基本社会责任?( )
A.社会引导 B.意见沟通 C.舆论监督 D.传递信息
30.我国记者的职务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
A.采访权 B.报道权 C.言论独立权 D.评论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