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练习试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08

  11.贯穿采写过程始终的思维形式是( A)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2.新闻编辑的“识”,在智慧方面的体现,主要是( B)

  A.能甘为他人作嫁衣 B.能独具慧眼

  C.具有镇定果敢的谋略 D.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

  13.新闻编辑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 B)

  A.坚韧不拔 B.有胆有识 C.不大外露 D.无私无畏

  14.衡量人的应变能力的生理指标是( D)

  A.思维的独创性 B.口头语言的表达

  C.非语言符号的表达 D.“反应时”

  15.传播学者勒温最初提出的“把关人”,主要是指( B)

  A.记者 B.编辑

  C.管理层 D.所有新闻从业者

  16.电视节目播出的最后把关人员是(C )

  A.记者 B.编辑

  C.主持人和播音员 D.监制

  17.受众对自己理解的信息,只记住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为(C )

  A.选择性理解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了解

  18.新闻受众的需要是一种(D )

  A.物质需要 B.高级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高级精神需要

  19.以报纸上刊登新闻的位置突出和标题醒目来引起受众选择性注意的刺激因素,主要是 ( C)

  A.受众的内部需要 B.传者的需要

  C.新闻传播媒介 D.新闻传播效果

  20.受众态度一旦形成,就会( D)

  A.稳定不变 B.随时变化

  C.说不定会怎么样 D.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21.社会态度属于( C)

  A.纯客观范畴 B.纯个人主观范畴

  C.个人和外界对象关系范畴 D.社会关系范畴

  22.有的观众喜欢看电视的《曲苑杂谈》,有的观众不喜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受众态度的( B)

  A.可变性 B.主观性

  C.客观性 D.稳定性

  23.当新闻工作者处于焦虑状态时,常常表现出对自己身体的变化( D)

  A.较为敏感 B.非常敏感

  C.无所谓 D.不敏感

  24.当你情绪激愤、心态不平衡时,可以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释放愤怒,这种心理防卫机制被称为( B)

  A.精神升华 B.合理宣泄

  C.自我安慰 D.转移注意力

  25.一个心理健康的新闻工作者在与采访对象交往时,应当具有(A )

  A.优雅的风度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强烈的责任感 D.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