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分章练习题及答案(18)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19
中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黄庭坚的诗论观点主要有( )
A、“点铁成金”
B、“夺胎换骨”
C、“以禅喻诗”
D、“别是一家”
E、“无一字无来处”
【参考答案】:ABE
32.下列戏剧作品属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是( )
A、《杀狗记》
B、《张协状元》
C、《宦门子弟错立身》
D、《小孙屠》
E、《荆钗记》
【参考答案】:BCD
33.下列关于“二拍”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分为《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种
B、实收拟话本小说78篇
C、总体文学成就比“三言”高
D、是凌濛初影响最大的作品
E、《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出自“二拍”
【参考答案】:ABD
34.下列诗句出自黄景仁诗作的有( )
A、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B、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C、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D、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E、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参考答案】:CD
35.清代小说的题材类型主要有( )
A、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B、神怪小说和世清小说
C、才子佳人小说和才学小说
D、狭邪小说
E、狭义公案小说
【参考答案】:ABCDE
三、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辛派词人
【参考答案】:辛派词人:指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风与其相近的词人,他们或与稼轩为同志,或追慕稼轩,感时激愤,词作多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放激切,主要代表人物有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他们南渡后的创作,以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37.国朝文派
【参考答案】: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了一批作家,主要有蔡珪、党怀英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与宋朝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他们为“国朝文派”。
38.性理诗
【参考答案】:性理诗:产生于明代,指理学家阐发性理之学的诗作,不讲究艺术形象和语言规范,缺乏感情和文采,受到后来论诗者尖锐的批评。
39.苏州派
【参考答案】:苏州派:是明清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一个重要戏剧流派,代表作家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毕魏、叶时章等。该派戏剧在创作题材上,较为关注社会现实,多政治剧和时事剧;思想请向上,主张“事关风化人钦羡”、“节孝忠贞万古传”,突出表现道德情操与个人欲望的冲突、纲纪陵夷的社会与洁身守义的个人的冲突,不遗余力地抨击世风的浇薄、世态的炎凉和小人的卑劣行径,歌颂清明的政治和社会安定,讴歌高尚的道德和操守,有强烈的伦理教化色彩;注重舞台演出效果,少有案头剧不能演出的弊端,将平民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熔铸为一体,又扎根于平民文化的土壤之中。
43.简述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纳兰性德工于诗词,尤其擅长写小令。他的词作多写一己情致,流于感伤。其爱情词低回悠渺,婉丽清凄,悼亡诸什,尤为凄婉。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等,一字一咽,颡泪泣血,不仅极哀怨之致,也显示了纯正的情操,可与苏轼《江城子》[记梦]相比。纳兰性德边塞行吟题材的词,绘景如画,苍凉清怨。如《长相思》(山一程)写尽了扈从生涯的无奈和厌倦。《饮水词》中也有一些长调,颇见功力,如《金缕曲》[赠梁汾]、《金缕曲》[慰西溟]等,慨然长吭,多不平之气。
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试述《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作者张扬至情,肯定自然人性,肯定情与欲的完美结合,给了提倡贞节纲常的传统道德观念以猛烈的冲击。在艺术上,《牡丹亭》的最大特色是浓郁的浪漫气息好抒情色彩。剧本的主要情节是离奇的,作者用看似荒诞的情节表现“情之必有”的人生理想。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境、魂游的世界里,她终于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如在《惊梦》里,杜丽娘在梦里和柳梦梅相见。在《冥判》里,杜丽娘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她感梦而亡的全部过程,得到了判官的允许,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寻找梦里的情人。作者通过这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表现了在封建闺范束缚下的青年女子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剧本的大量唱词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写得深情绵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读《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时,更多地像在读抒情诗而不像在看剧本。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戏曲作家的共同特征,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
45.清代小说家的主体意识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从小说创作主体而言,相比以前小说家得身份,清代出现了像李渔、吴敬梓、蒲松龄、曹雪芹、李汝珍等一大批有名有姓的以小说创作见长的作家,小说主体由以前的说书家进一步蜕化,出现文人倾向,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小说的观念、地位、创作思维和艺术基准,加深了对小说题材的开拓,小说成为知识分子书写社会人生的重要工具。
小说家的身份、境遇和创作目的直接影响小说的构思和对小说题材挖掘的深度。清代小说大都是文人的独立创作,作品的现实感和作家的主体意识大大强化,比如清初历史题材的小说多是抒发作者的“兴亡之感”,表现出感伤主义色彩或浓重的悲剧意识。文人创作风气的开创使得小说创作有了新的进展,《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镜花缘》自铸新词,有的小说家还将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运用于小说中,使得小说创作更为精致,有诗的意境美。在题材处理上,也有了新的变化。如劝惩功能这一题材,以前注重因果报应,采用对立二分的方式,在清代小说中,对这一题材的处理较为平和、宽厚,“善有善报”固然是天遂人愿,而“恶有恶报”却大打了折扣。将李渔的《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与明代“三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相比,谭楚玉对于某富翁破坏他们的爱情表现得相当大度。清代小说家还在一些小说中有意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思想旨趣,使小说带有自传性质。李渔《十二楼》中的人物大多体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想。《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乃是吴敬梓自况。陈忱的《水浒后传》从第三十一回起写作重点转向海外,这反映了作者“另寻一块干净土”的理想,更是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到了《红楼梦》,这种情形更为明显,由于个人经验的介入,一方面使得小说多了一份主体的叙事功能,但另一方面,过度沉迷于自我的精神世界之中,不仅使得题材狭化,而且小说的意义可能受到本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