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精选试题:简答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9
中11、简述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色。
答: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1)进一步发展了枚乘赋铺张的特色。赋中通过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个虚构人物的问答对话,极力写汉帝国的宫殿、物产、歌舞、骑射、游宴等盛事,文笔铺排夸张,气势充沛,波澜壮阔。(2)大量使用连词,对偶、排比、层层渲染,好用夺词僻字,增加了文章词的富丽。(3)奠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确立了“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
12、概述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
答:述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主要表现为:有相同的创作题材:汉末的动乱,社会的灾难,人民的痛苦;有相同的创作原则:《诗经》与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相同的情感意志:悲时忧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相近的风格:慷慨悲凉。刘勰在评价建安文学时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13、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
答:陶渊明打破了西晋末年以来“玄言诗”垄断诗坛的局面,开创了以描写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田园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恬淡自然、清新朴素、静穆平和、“意中有景景中有意”。陶渊明为诗坛开创了全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田园境界,是对中国文学史的一个贡献。从此,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并在盛唐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一直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
14、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及意义。
答:谢灵运的山水诗展现了大自然鲜活生动的姿容和色彩,其特点是:诗境清丽、造语精工、赢得了“芙蓉出水”的赞誉。谢灵运因政治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在他洁傲的诗句中,总掩饰不了孤独、苦闷、低沉的情绪,进退维谷的忧郁,无可奈何的归思,从中体现了他的人格力量与诗的时代特征。
谢灵运写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完成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在文学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他“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风格 ,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丰富了诗歌的形象与加强了诗句的锤炼之功,这是他的贡献。
15、 简述《氓》的主题。
答:《氓》表现 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一对男女婚变的故事。诗中通过女主人翁的口吻,倾诉了自己的一段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这里有他的悔,有他的恨,更有他决绝分裂的态度。
16、简述《氓》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
答:《氓》是一首叙事诗,但带有极浓厚的抒情色彩。它不仅在事件叙述时以感情起伏为依据,而且情感推动着事件的发展,触及着人物的内心,从心灵深处表现人物的思想。全诗将叙事与私情相结合,更加动人心魄。
17、概括《黍离》的主题及“黍离之悲”的意义。
答:《黍离》写一个行役者在途中,见到故国被颠覆,宗庙宫室化为废墟,心中涌起无限忧愁和悲叹。此意常为后人所用,以“黍离之悲”或“黍离之叹”表达对故国、故家、故园败落的忧伤,隐含着一种沉重的忧乡思国的深情。
18、简析《黍离》中反诘句的运用及作用。
答:《黍离》的中心,是重复咏叹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用反诘句式加重主人公愤懑已极的心绪。诗中对这种深重的哀伤,采取了形象的描绘:“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通过迟顿不前的步子,如痴如醉的情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忧愁是如此深重、持久。
19、概述《无依》的主题。
答:《无依》是一首秦国的战歌,诗中通过两个战士临战前夕的一场对话,表现愤激慷慨,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地人民骁勇好战的无畏性格。《无依》被称为边塞之祖。
20、概括《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主题。
答:《召公谏厉王弭谤》通过周厉王不肯听从召公的劝说,坚持用高压政策止息民众的批评意见,最终被推翻,落得被流放的可悲下场的史实,告诫历代统治者:“防民之口,胜于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