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4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32.阴阳家:阴阳家以张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33.重农主义:它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其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它使秦国获得了统一的成功,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34.庙会:我国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成为庙市,后来发张成为庙会。

  35.鬼魂崇拜:是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迷信。其主要内容有: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迷信灵魂有超人的能力;把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附加给幻想的鬼混世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答:了解中国文化的基干,必须涉及先秦区域文化的发展。(1分)其为: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1分)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1分)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2分)后经融汇,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干。(1分)

  37.简述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 答:①原始农业出现;(1分)②陶器的制造;(1分)③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2分)④村落的出现及氏族的形成。(2分)

  38.简述家族共同体主要的文化功能。

  答:①血缘凝聚力。家族内部的每一个家庭按照父系的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外姓移入者为了求得同情和依靠,多与原社会内部的大姓认干亲,寻求社会关系网络的保护。(3分)②地缘凝聚力。家族共同体的情感归属离不开特定地域,共同的土地资源是他们分享生命快乐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家庭的同一条血脉。(3分)

  39.简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

  答:①宋明理学将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融入自己的义理之学中,表明这种义理学的实质是儒学化的佛性理论,因而带着明显的宗教功能。(3分)②理学家们强调与实行“半日读书,半日坐禅”,“主静,居敬”,“戒惧、慎独”,也是有宗教意识、功能的。(3分)

  40.简述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①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乐、美术等。(3分)②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答:其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以儒家理论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3分)第二,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3分)第三,皇权至上,法自君出。(2分)第四,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2分)

  42.试述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答:①汉语使用地区的扩大和共同语的存在,在汉民族共同思想、文化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为各民族的相互交流融合和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分)②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使不同方言区的人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2分)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2分)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2分)

  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2分)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 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

  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