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重点试题:名词解释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3

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重点试题:名词解释

  1.媒体总论: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环境: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2.控制革命:为了维持与远距离控制相联系的问题,激发了一系列涉及信息加工、官僚控制和传播方面的“控制革命’.这一革命导致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

  3.多媒体:指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4.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5.倒金字塔结构: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次序安排的结构方式。按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新闻,越重要的信息越被放在前面,越次要的信息则越放在后面,形成头重脚轻的形式,就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样,因此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6.新闻评论:对报纸来说,评论有着突出的作用,首先,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其次,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

  7.报纸发行: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

  8.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9.节目: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最主要的软载体,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面向社会和受众,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和服务的基本形式或基本单位,是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基础。

  10.节目系统: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中的一套节目或几套节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组成的整体,是各个节目互相结合、互相协调、组合优化形成一个节目运行系统。

  11.电视:运用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它应用电子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电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使别处或远方的电视接收机即时重现影像和声音。

  12.电视体制:是一国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

  13.电子新闻采集:指由便携式摄像机和便携式录像机组成的现场采录系统。

  14.电子现场制作:也叫电子外景制作,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进行外景实况录制。

  15.电子演播室:也叫电子内景制作,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16.国际互联网:它通过专门的通信界面和规程,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各联邦网、不同国家和地区一系列的局域网、校园网以及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网络等组成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其上存放着大量的信息,供世界各地的网络永华查询使用。

  17.网络媒体:相对于原有的媒体,被称为新媒体,由于其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体。

  18.第四媒体: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

  19.万维网:www的中文译名,也称全球信息网,是全球网络服务信息系统。

  20.电子公告板:广义的电子公告指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新闻组、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功能。狭义的互联网电子公告专指电子布告牌。

  21.门户网站:指网络大门、停泊站或入口,网站经营者都希望用户一打开浏览器就登录到自己的网站,然后用更多的住处和服务留住用户,从而使网站拥有较高的访问量,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和寻求更多的商贸机会。

  22.垂直网站:也叫垂直门户,垂直门户专注于某一领域如娱乐、财经、体育等,力求成为关心某一领域内容的用户上网的第一站。

  23新媒介:主要指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限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以及90年代迅猛发展兴起的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等。

  24.有限电视:又称闭路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的一种区域性电视方式。

  25.模拟技术:将信息在制作、传递、存储以及接收各个环节,以电信号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声波、光波等物理信号的模拟和传输。

  26.数字技术:将信息以0和1的数字编码形式表现,经过数字编码的信号,具有可压制可还原的特点。

  27.数字多媒体广播:将数字化的音频信号及各种数据业务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编辑、调制、发送、传递和接收的技术。

  28.数字电视:是指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29.交互电视:是在数字电视技术基础上,以提供服务为目的、允许观众与之进行一定的交互活动的一种功能电视。

  30.网络广播: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以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31.图文电视: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又称电视文字广播。

  32.媒介组织:是由专业人士组合、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

  33.媒介组织的行政管理:保障新闻媒介高效、有序运转的机制与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确定新闻媒介的基本目标,明确内部组织和领导机制,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编辑方针和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

  34.传播网络论:从媒介经营与市场关系考察,办报面对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需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报纸所拥有的读者数量,即发行量;二是报纸的声誉和影响力,也就是受众对这家报纸所传播信息的注意程度和信任程度。这两个因素被报业经营理论概括为传播网络,它揭示的是传播度。这两个因素被报业经营理论概括为传播网络,它揭示的是传播媒介与受众的联系。

  35.双重出售论:媒体一方面向受众出售其新闻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其广告版面或节目时间。

  36.新闻机构: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例如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向社会报道各种有新闻价值信息的社会组织。

  37.新闻职业道德原则: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法则和道德标准。

  38.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一些经过长期实践,约定俗成的职业行为准则。

  39.受众:大众传播媒介的接收者或者传播对象。

  40.电视人: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成长的一代。

  41.容器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灌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鼓励封闭的。

  42.选择性接触假说: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43.有限效果论: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

  44.使用满足理论:受众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在使用大众传播。

  44.休眠效果:对于低可信度信源来说,似乎信息本身的影响暂时休眠,等到一段时间后才苏醒,所以这种低可信度信源的传播效果随着时间逐渐回升的现象就叫休眠效果。

  45.意见领袖:信息并不会从大众传播到个人,而是要先经过一些在人际网络中比较活跃的人,然后再到达其他人。这些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46.知识沟假说:蒂奇纳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47.媒体聚合:意味着一个公司掌握着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体。

  48.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对于某个产品相关的,能导致顾客购买行为或维持其顾客忠诚度的所有信息源进行管理。

  49.整合营销公关:指的是计划、执行和评价下述程序的过程,这一程序的目的是通过具有可信度的媒体,传播公司及其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兴趣相关的信息及印象,促进消费者购买,使得消费者满意。

  50.危机管理:为了防止或改变对公司组织造成冲击的重大事件而进行的战略战术的准备与应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