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广告运作策略》章节复习:广告策略与产品分析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3

  ▲ 差别化策略的弱点:

  1、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过高,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产品的价格,企业就难以盈利。

  2、竞争对手推出相似的产品,降低本产品差别化的特色。

  3、竞争对手推出更有差别化的产品,使消费者转向竞争对手的市场。

  4、购买者不再需要那些产品差别化的方面。

  ▲ 整体广告策划由科学实证向艺术表现转换过程:

  1、用销售重点将商品的优势分解扩散,并确定诉求的重点。

  2、将销售重点的分析结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炼成为“商品理念”。

  3、在商品理念与目标市场的关系中,用比较精炼的言语压缩,归纳出表现理念。

  ★ 产品的消费差异分析:

  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以将消费品分为:方便品、选购品、特殊品、非渴求品。

  ★ 产品组合分析:产品组合也称花色品种配备,是某销售者与购买者的一组产品,它包括所有产品线和产品品目。不同的企业,会拥有不同的产品范畴策略:1、单一产品策略;2、多重产品策略;3、系统化产品策略。

  ★ 商品概念的确立:随着视角的进步,各企业产品质量同质化程度已相当高,产品的优点已经很难刺激消费者,如果不考虑商品的概念就很难制作广告。产品理念指为畅销品所想出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好注意。这个理念的关键就是要摆脱销售重点所在的视角——产品的视角,而是要转到消费者的视角上来——商品的视角。

  ★ 表现概念的确立:表现概念是制作者在制作广告时的基本想法,主要侧重于“如何具体表达会更改”这一角度,把重要内容精彩、凝练地提出来。表现概念的展示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基于商品本身的特性,力求创造出一种新的商品观念。第二类是从形象的角度出发,巧妙利用“爱情”“异国情调”等形容词,从而形成品牌形象的观念。

  ★ 产品生命周期的策略差异:

  1、导入期阶段,产品刚刚上市,顾客对产品不太了解,这时的策略主要是向潜在消费者介绍产品。

  2、成长期阶段,顾客已经知道产品,大量新顾客进行购买,同时竞争加强,这时企业可以通过改进产品性能,改进产品质量等,进入新的细分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3、成熟期阶段,潜在消费者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这时企业的应重新定位,争取新的顾客,进入新的细分市场,争夺竞争对手的顾客等等运用策略保持市场占有率,延长成熟期。

  4、衰退期阶段,市场占有率下降,这时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增加投资以取得竞争优势,或转移投资,开发新产品,为放弃本产品作准备的策略。

  ★ 对产品进行主、客观分析:

  1、客观分析:产品的用料、产品的加工情况、产品是如何使用的、产品的竞争、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外形设计、产品的价格、销售地点、测定产品客观质量。

  2、主观分析:测定产品主观质量、品牌形象。

  3、获得资料,获得相关资料是对产品进行主、客观分析的基本环境。

  ★ 如何获得产品资料:

  1、自身产品、服务品质分析:调查渠道是,企业内部、消费者;调查方式是,内部访谈、产品测试。

  2、同类产品、服务分析:调查渠道是,企业内部、行业资料;调查方式是,内部访谈、资料查询。

  3、消费者心目中理想的产品形象分析:调查渠道是,消费者;调查方式,消费者观察、焦点小姐访谈、概念测度、产品测试。

  ★ 挖掘产品卖点:

  1、检验广告商品与同一类商品的共同属性

  2、从各个角度调查和列举其机能和特性

  3、与竞争产品做比较,注意其共有优势和特征

  4、体会产品设计中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5、确定产品所在的生命周期位置

  6、将其特性与人们生活中发生的效用相联系,归纳在一张纸片上。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