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04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行商经营

  【参考答案】: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就是从产地进货,到需地销售。靠行商运销,甚至长途贩运赢利。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以“船帮”、“车帮”等长途贩运方式,足迹遍大江南北,以至日本、俄国等。(3P118)

  2、 谚文

  【参考答案】:谚文是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6P298)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在西汉前期,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而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所以,在公元前l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P60)

  4、文化政策

  【参考答案】:

  文化政策指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P8)

  5、 底层文化

  【参考答案】:

  底层文化指民问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P1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参考答案】:明清两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自己的统治。因为他们知道将民间宗族组织与政权相结合,可以在社会治安、收取赋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结果是把专制精神贯彻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朱元璋曾发布过“明长幼,厚风俗”的诏书,大儒方孝孺更明确地说,百姓“好义则易使,从化则畏法”。清朝则大力提倡“移孝作忠”,利用宗族道德对普遍的民众进行控制。同时,族长权力也因政权的支持而变得牢固,其结果是朝廷的专制与宗族的专制联成一气。这些都是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2、简述礼与俗的关系。

  【参考答案】:(1)礼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化混沌未分时,不存在俗与礼的区别。(2)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礼与俗的区别在于: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3)伴随着阶级分化、文化分层的过程,礼逐渐从原始习俗中提纯出来,民俗是礼制生存与推行的基础。(4)在上古社会礼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上,礼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仪式。礼最初是人神关系的调节,后来扩展到人,最后扩展到社会,成为严格的社会行为规范。礼,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重要作用。

  3、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参考答案】: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不断的交流、传播过程中,产生不同质的文化的刺激、碰撞、影响、吸收、整合与变迁,从而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参考答案】:(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大争论,构成“百家争鸣”最重要的部分。

  (2)民力的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的经济。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

  5、怎样认识皇家贵族礼制的文化特性?

  【参考答案】:皇家贵族礼制可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不以明示等级尊卑为宗旨,皇家贵族的礼仪活动注意规模与程式,将礼仪过程视为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强化王权,明晰统治集团内的等级与名分关系,礼制成为维系传统社会的强有力的文化纽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所以在明末清初以“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从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后一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

  2、为什么说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答案】: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在《诗经》或比《诗经》较早的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诗经》的各篇原来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的划分也正是依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反映十五个地区风土人情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京都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颂是一种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是边歌边舞的。风、雅、颂的划分,反映了当时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了上吉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诗、乐、舞三者特别是诗与乐密切结合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影响是深远的。

  更多自考模拟试题、笔记串讲、历年真题等复习资料请进中华考试网自考频道获取…………

  编辑提醒: 自考

  自考本科报考条件   省市自考办

  自考问答热点答疑专题 自考备考热点及其技巧汇总

  2019年想要给自己一个提升学历的机会,不知道如何选择院校及专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加入学历提升群:811430100,立即报考咨询,更快提升学历自学考试不用去学校,就能修名校专科/本科学历,国家承认,简单易考,高含金量,学信网终身可查!!!

手机QQ扫码一键加群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