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习题库:简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13
中简答
(一)简述农村社会系统的经济特性。
1.农村社会系统的主导产业—农业是弱质产业。
首先,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由于是自然与经济再生产产业,所以面临自然灾害与市场经济供求状况带来的双重风险;其次,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相对于二、三产业,竞争能力较弱,有时还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再次,农业劳动时间小于种养物生长时间,即农业劳动时间小于生产时间。农业的弱质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但可以通过一些技术、经营方式以及政策方法来客服。
2.农村社会系统的生产能力较弱。
农业不能像工业一样进行工厂式生产,人地资源矛盾和许多国家长期采取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治理模式及重工的政策等政治因素的限制,使世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世界各国农村社会系统的工商业不发达,必然导致农村社会系统出现生产能力较弱的经济特性。
3.农村社会系统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低。
大多数农户以农为主,农业比较收益很低。
4.农村社会系统的产业复杂化。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受农业比较收益偏低的推动和工商业比较收益偏高的拉动作用,农村由单一产业经济结构向第一二三产业齐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变。
5.农村社会系统的农业功能日益综合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农业以及基因农业的负外部性日益严重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使农业走上经济、生态、社会、人文四种功能齐头发展的多功能化经营轨道。
(二)谈谈你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看法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的契机。
主观发挥
(三)简述我国当前农村组织中的“非组织化”特征
1.“低工业化、低集体化”——宗法组织特别发达
这类社区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资料和集体财产都已分散到农民手中,原来的乡村基层组织失去了对资源的垄断和分配权,行政控制能力严重弱化,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宗法组织特别发达,已成为实际掌握当地行政决策权的农村社区组织。安徽、广西均属这种组织。
2.“高工业化,低集体化”——工业化的市场模式
经济发展较早、经济类型多样、相对独立的自主性社会力量的发育,为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原有的政党干部之外,又产生了大量的经济能人,这些地区的宗法组织也存在并起作用,但作用相对较小。东南沿海地区属这种类型。
3.“高工业化,高集体化”——工业化的组织模式
原来的乡镇政府在新的形势下,及时转向,发挥了固有的组织功能,用行政化组织手段,大办乡镇企业,经济组织和行政组织合二为一。原有的乡村干部一直是居民中的领袖。其主要经济类型为集体所有制。苏南、京津地区属这一类型。
(四)观看吴仁宝同志报告会视频后,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感想?(主观发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
1、看过视频后可以感受到以下几点:
第一,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动摇。目前江苏华西集团拥有58家企业,八大上市公司,雄居全国2000万个乡镇企业之首,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第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村富就富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富就富在他们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当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华西却“抓生产,促革命”;当人家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华西村创办了五金加工厂。这种始终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华西村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光。建设新农村千头万绪,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同样只有从实际出发,找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第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壮大集体经济。华西的实践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看到,在不少地方,农民自觉自愿成立的新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已经不断涌现。对这些组织加以合理引导,完全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如果说华西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吴仁宝一个人的功劳,可能连吴仁宝自己都不认可,但是,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却是无人能够取代的。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
2、书本中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可取几点)
(1)因地制宜的开展新农村建设。(2)利用合力建设机制开展新农村建设。(3)追求实效的开展新农村建设。(4)城乡互动的开展新农村建设。(5)环保与节源结合的开展新农村建设。(6)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开展新农村建设。(7)全面综合的开展新农村建设。
(五)为什么要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公民权利
城乡居民的“国民待遇”体现、二元制度的城乡隔离,使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比较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安全网”功能低下,计划经济时代只有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以及一些特困居民的求助,现阶段滞后于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陆续得到建立。
2、形势的转变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必然向城市大量转移,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二元社保体制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出来。
3、城乡新“剪刀差”
具备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社保制度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反而因农村社保制度的不健全而加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4、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第一,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必然引发新一轮的人口流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内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必然要求为这部分人口提供社保措施;
第二,农民身份转变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必然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农村隐性劳动力转入城市后,部分农民变市民,不是身份变化,而是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
第三,城乡社保制度的不衔接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