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精选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12
中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接触感染、创伤感染、消化道感染
2.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夺取营养、压迫和阻塞、毒素作用、其他疾病的媒介
3.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抗体的滴度、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4.水温和湿度、有机物、酸碱度、其他:如溶解氧等。
5.毒性作用、产生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导致人类菌群失调、产生“三致”作用、激素作用
6.完善的设施、健康的苗种、健康的管理、合理使用渔药
7.球虫、粘孢子虫、单孢子虫、微孢子虫、粘孢子虫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
2. 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4.生物预防是指在养殖水体中和饲料中添加有益的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外的生态结构,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和养殖动物胃、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
5.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寄生甲壳类等)。
环境因素(水温、溶氧、盐度、pH值、氨氮、硫化氢等)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混养比例、营养、操作及使用工具不当等)
2.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引起的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有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异常免疫反应等方面引起。
3.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代谢:药物在体内经氧化、还原、分解或结合等方式进行转化的过程。也称生物转化。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4.(1)从病灶处分离得到病原。(2)纯培养。(3)感染。观察症状是否一致。(4)再分离培养。(5)观察病菌是否一样。
5.双穴吸虫的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道中,成虫排出的卵随鸟的粪便落入水中。经3 个星期左右发育成毛蚴。毛蚴在水中游泳,钻入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的体内,在其肝脏内或肠外壁发育成胞蚴,并进一步发育成尾蚴。尾蚴迁移至螺的外套腔内,然后很快逸出至水中。集中于水的上层,当鱼类经过时,即迅速的叮在鱼体上,脱去尾部,钻入体内。通过血管,移至心脏,上行至头部,从视血管进入眼球。或穿过脊髓,向头部迁移,进入脑室,再沿视神经进入眼球。在水晶体上发育成囊蚴。鸥鸟摄食了带有囊蚴的病鱼后,囊蚴在其肠道中发育成成虫。
6.病因有四种:(1)上表皮先受机械损伤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从伤口乘机侵入,引起甲壳溃疡。(2)先是由于其它细菌破坏了上表皮,然后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侵入。(3)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4)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等引起的。
四、问答题
1.(1)彻底清池:清淤、漂白粉或漂白精清池、茶饼(粕)清池、氨水清池
(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养鱼先养水”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混合养殖、使用水体改良剂和生物制剂。
(6) 操作要细心: 以免受伤
(7) 经常进行检查:早晚巡塘、检查饵料台
(8) 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止病原传播
四消:种苗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隔离:病池、病体要隔离;死亡个体及时捞出深埋
加强检疫: 患病或带病个体不能外移,以免病原传播
(9) 制订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
(10)定期药物预防
(11) 人工免疫
(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2.指环虫病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 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 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 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 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 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 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
(3) 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 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