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水产动物疾病防治》预习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12
中一、 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
1. 包 涵 体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
2. 顿挫感染 亦称流产型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由于该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致使病毒不能合成自身成分,或虽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但不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3. 佐 剂 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4.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5. 炎 症 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引起的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二、 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按顺序为:√√×××√√√√×
三、 天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病害、苗种、饵料
2.水温、pH值、溶解氧、盐度、硫化氢、氨氮、水质污染
3.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性感染
4.变质、渗出、增生
5.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6.抗病毒增殖、免疫调节、抑制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改变细胞生物学特性
四、 简答题(共20分,每题4分)
1.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出现症状或发生病理变化,扰乱正常生命活动等现象,称之为疾病。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病原、易感动物体、和环境条件缺一不可。病原决定疾病的性质,特征和疾病的一般规律;环境条件影响疾病的发展,它可以促进或抑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宿主才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2.生活史:成虫(寄生鸥鸟肠内) → 卵(水中孵化) → 毛蚴(钻入椎实螺) → 胞蚴→ 尾蚴(出螺入水) → 入鱼(随血液或神经入眼) → 囊蚴 → 成虫(鸟食鱼)
3.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4.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5.饵料不足或营养不全(Ca和P含量过少或含量不均衡);饲料储存不当,腐败变质;水体水质变差,有毒物质积累;水体pH过高,导致P以CaPO4沉淀,使水体可溶性P减少;水体中含有有机锡或有机磷等消毒剂
五、 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答:
宏观观察诊断:5分
(1) 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先肉眼后镜检,由外到内逐步检查,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2) 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 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4) 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
微观观察诊断:5分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 → 纯化培养 → 人工感染 → 细菌鉴定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a. 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b. 电镜检查:
c. 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
2.答:
(1)药物悬挂法。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浸洗法。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3)全池泼洒法。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4)口服法。 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5)涂抹法。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
(6)注射法。 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3.答:
(1)病原:白斑症病毒 (WSSV )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