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中国法制史》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5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7-06

自考《中国法制史》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5章

  第十五章 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名言点评

  材料分析题

  1、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这段话体现的法律价值是什么?

  2、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这段话体现的法律价值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1、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这段话体现的法律价值是什么?

  此为商鞅的重刑主义理论。商鞅认为,重罪轻判,人们就不重视犯法、不害怕刑罚了,只有轻罪重判,人们才不敢以身试法,既然民众连轻罪都不敢犯,那么重罪就更没有人敢犯了,这样最终会消灭刑罚。显然,商鞅的极端的重刑主义刑罚思想违反了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此种做法短期内在打击犯罪方面可能成效显著,但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2、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这段话体现的法律价值是什么?

  商鞅认为法代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就应该具有普遍的平等性,刑罚应该不分贵贱等级,不因人而异。显然,商鞅的“刑无等级”思想与奴隶制时代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同罪异罚思想相比,有明显的进步性,但在君主专制的古代社会,要让君主放弃特权,是难以办到的。要做到“刑无等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