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政治制度史》全真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30
中五、论述题
1、论春秋、战国时期军队和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
答案要点:(1)兵员的急剧扩充(2)军制的改革-以征兵制取代世兵制。各国扩充军队的前提,是要改革旧的贵族世兵制为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遍的征兵制、军制的改革是从改革田制和赋役制度着手,以保证兵员和军赋的来源。(3)作战方式和军种的变化-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作战方式以野战和保卫战为主。(4)军队编制和军队指挥系统的改革-军政合一、兵民合一。(5)军权的集中。春秋战国时期,军权由分散逐步趋于集中,春秋时代,军队已有专职的武官系统了。秦朝一统天下,军事制度整齐划一。
2、论府兵制破坏的社会后果。
答案要点:一是中央禁军系统的地位日趋重要。
唐代中央军队分两部分,一是南衙十二卫系统统领的各京师轮番宿卫的府兵,另外则是由北衙掌握的禁军系统。唐前期的中央禁军主要有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军,其中以左右羽林军地位最为重要,到唐后期,禁军发展到十军,其中以宦官控制的左右神策军地位最重要,各军皆置大将军。
二是募兵制的发展和藩镇势力的扩张。
随着府兵制的逐步瓦解,募兵制代之而起。随着府兵制的破坏,开元时期,节度使势力急剧膨胀成为拥兵一地,兼有行政、财政等权的地方实力人物,其发展结果最终酿至"安史之乱"。到了唐后期,藩镇势力已形成尾大不掉,"无地不藩,无藩不乱"的局面。其发展结果是五代十国又一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
3、论北宋时期军事制度的改革。
答案要点:(1)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解除了原禁军统领和节度使的兵权,使节度使成为有名无实的"官"一类虚职。(2)改革禁军高级指挥系统,废去原禁军最高统帅"殿产都点检"这一职衔。(3)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这种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割保证了军权集中于皇帝。(4)在禁军兵力配备上,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方法,即把禁军中京师的驻军与各地的驻军大约各占一半。(5)为防止将领掌握军权而实行兵将分离政策。通过"更戍法",对禁军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也直接造成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不强。(6)"守内虚外"的战略部署。宋统治者认为:兵变和民变是心腹之患,辽、西夏、金的侵扰不过是肘腋之患。由此造成宋将主要兵力集中于京师和内地,对辽、西夏、金则采取协退让的守势。(7)养兵政策。凡遇大灾荒之年,即派人到灾区大量募饥民为兵。(8)宋为防止武将权重,还普遍推行重文抑武决策,武将的社会地位较低。
4、论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的特点。
答案要点:第一、这种兵制即仿照鲜卑部落兵制,也吸取了中原兵制的一些内容。兵源最初仅限于贵族,后扩展至六等以上的一般民户。在形式上,府兵制采用八部大人统兵的制度,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第二,有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和较为严格的军事编制单位。指挥系统和基本编制为驻国--大将军--开府(长官开府仪同三司)--团(仪同)--仪同府(仪同三司)。第三,府兵制在初期为兵农分离,但逐步有向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发展的趋势。府兵制实际实行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征兵与世兵相结合的制度。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兵源有保障,府兵不纳租庸调税、负担较轻,加以经常训练,故战斗力明显高于南朝的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