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考《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15
中2017年自考《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
1、秦汉郡县制
考核知识点: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参见P120
答:郡县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 至秦统一中国而最后完成。 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四十余郡。郡下设县。汉承秦制,郡县制度有了新的发展。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东汉魏晋南北朝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州、郡、 县三级地方行政层次。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 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概不世袭, 并接受考核,由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权力, 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考核知识点:晚清国家组织,参见P269
答: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总理大臣三员至十几员不等,由亲王一人总领。其职权所及与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
1、简述秦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参见P121
答: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概不世袭,并接受考核,由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权力,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2、简述解放区政权的政治制度。
考核知识点:解放区政权的政治制度,参见P377--381
答:①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内战爆发前,各解放区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仍采取以“三三制”为特点的参议会制度。全面内战爆发以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各解放区普遍取消了参议会,而代之以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会议是参议会向人民代表大会过渡的形式。
②军事管制制度。军事管制制度是在新解放的城市实行的一种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军事管制的城市,由军事管制委员会为该城市统一的军政最高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不由民选产生,而由人民解放军总部或大军区、野战军战线司令部委任。军事管制委员会待其任务完成和城市人民政府建立之后就宣布撤消。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本投降后,内蒙古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自治运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我国首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的建立对于内蒙古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三、论述题(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
1、评述唐代科举制。
考核知识点:官吏选任制度,参见P199--204
答:
2、评述中国宰相制度。
考核知识点:宰相制度,参见P33
答:1.贵族辅政制
辅政制度,一般是指“位列百官之长”的“相”或称“宰相”、“丞相”之职。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贵族辅政制
2.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
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以个人开府,自辟僚属,依照皇帝的政令,独立行使权力。因此,这类宰相的权力较大。这种体制主要出现在隋代以前。如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东汉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魏晋南北朝时期,如司马昭、王导、王敦、刘裕、萧道成、陈霸先、高欢、宇文泰等,都是名为二相,八公而专制于朝。
宰相开府相对独立施政, 显然是与君主专制制度格格不入的, 因此其无法持久存在,必被皇权所排挤和取缔乃是必然的。
3.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
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虽设置有固定的宰相机构,但现任宰相无权更换各机构的属员,宰相的变动也不会导致相府人事的变动。皇帝对宰相的控制较严,宰相没有单独裁决政务的权力,而是根据旨意通过政务部门组织实施,宰相无非是高级执行人员而已。
从曹魏开始,相继出现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且长期并存,但三省的具体职掌分工还缺乏明确的规定。然而,它毕竟是在制度上确立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