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章节习题:第2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7-28
中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章节习题:第2章
第二章
皇帝有哪些权力?
答: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行政决策中的最重决断权、人事权。
概述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答:丞相制是秦至西汉初年的制度,这一时期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皇权和相权相互结合,难以截然划分开来,就行政管理而言,皇帝侧重于决策的的决断权与监察权,丞相侧重于决策的参与权和指挥权,皇权和相权在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了秦汉后期的中枢决策体制宰相制度演变。西汉初年,皇帝对丞相礼遇有加,但随着皇权上升,汉武帝开始贬斥丞相,先在礼仪上打掉丞相的威风,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朝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所取代,这起到了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作用。
中外朝形成后,地位崇高,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以丞相,三公为首的外朝官变成了重要管理常规政务的部门,形成了两汉中后期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
列卿制度是如何促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形成的?
答:第一、列卿虽名上隶属三公,但皇帝诏令可以直达列卿,列卿上奏皇帝的表章也无需要通过三公。第二、列卿虽然职责清明,分工明晰,但实际行政运行职务与实际职责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列卿秉承皇帝旨意,即可领兵作战,又可以参与讨论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议事。第三、列卿制度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精神,同于官员相互制约,以保证效忠皇帝。
圣旨有哪些种类?如何下达?
答:圣旨有制书、诏书、诰、手迹几种。
一般由御史大夫下达丞相,丞相下达中二千石,中二千石下达郡太守和诸侯相。
东汉尚书台建立后,有时由尚书下达三公,三公再往下转,有时也有、由尚书跳过三公直接下达九卿。
分析皇帝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秦朝虽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但在决策方面尚未达到皇帝个人专制,中央既未过度集权,皇帝也难乾纲独断,军国大事,由三公会议讨论,皇帝批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一般日常事务,皇帝常常独自作出决断,权限虽然并无限定,但在行使决策独断时,仍需按一定程序和试进行,专制君主政体下的会议制度贯穿了专制君主独揽大树的精神,对军事的处理上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可以看出皇帝的独断是一种在兼听前提下的最后决断。
秦汉有哪些选官试?
答:察举、征辟、荐举、博士弟子、任子、赀选。
察举制和后世科举有什么不同?
答:察举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其中虽有考试程序,但与后世科举制度下的考试不同,是一种以保举为主,附加复试的考试,但保举是汉朝察举制的最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