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社会工作实务》专项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23

  案例7:思思,女童,2岁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三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

  【问题】

  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策略。

  1.儿童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等。

  思思2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幼儿期,这一阶段幼儿的问题是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出现行为及心理偏差,比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这一阶段的主要资源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资源包括他们对儿童的接纳能力及感受,以及他们在儿童发展上的知识。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在5至3岁期间,主要冲突是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根据以上理论,思思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从需要层面来看,思思生存的需要和被保护的需要都被满足,可是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没有被充分满足。

  从思思的生长阶段面临的问题考虑,思思的问题也包括断奶较早,和母亲接触时间太少,导致思思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她会出现经常哭闹,害怕睡觉,不爱吃饭,不合群等行为:可能会有恐惧感受出现。思思的父母缺少必要的关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所以缺少对思思的关爱。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思思在这一阶段不合群、经常哭闹,说明她的冲突还是比较强烈的。

  2.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

  针对思思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入:

  (1)和思思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两岁半的儿童已具有简单的思维方式和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她进行支持、鼓励。

  (2)向思思的父母介绍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给予思思充足的爱,为思思提供艮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

  (3)鉴于思思母亲工作繁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给她介绍多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增强母女关系,让思思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减少焦虑。(4)可以联系幼儿教育机构,让思思通过亲子课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并且培养思思和伙伴互动的机会,学会和伙伴相处。

  (5)对保姆进行辅导。因为思思还没有上幼儿园,所以对于看护她的保姆进行幼儿知识辅寻。

  (6)可以让思思接触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朋友。通过朋辈群体的影响使思思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8: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中去世,刘刚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中,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

  【问题】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 社会工作者针对刘刚目前的困境,应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措施?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2.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

  (2)父母去世,外公外婆年纪较大,没有能力管教他;

  (3)刘刚在校表现不佳,学习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3.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措施:

  (1)个案辅导。针对刘刚的成长经历和行为现状,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对刘刚进行个案辅导。在治疗技术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个案辅导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包括支持性技术、直接影响技术、讨论及描述与宣泄技术、反应性讨论技术在内的直接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者与刘刚初次会谈中,可以采用支持性技术,让刘刚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在接下来的关于亲子关系、学习等话题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强调和提议的技术帮助刘刚建立对家庭和学校的理性认识。当刘刚对社会工作者倾诉父母去世对他的影响和目前高考的压力时,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描述情绪,对他心中的痛苦表示理解。社会工作者运用反应性讨论技术可以帮助刘刚加深对自身行为模式和自我防卫机制的认知。

  (2)间接治疗。主要包括:一是建立新的朋辈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大学生志愿者“陪护员”队伍,志愿者以陪护员身份与刘刚接触,与刘刚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实现对刘刚网络朋辈的有效替代,满足其情感交流和归属的需要。

  二是举办人际沟通训练。社会工作者可以推荐刘刚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小组。参加小组活动能使刘刚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能得到很大改善。

  三是发展社区监督力量。由于刘刚的外公外婆年纪较大,直接由他们来进行教育不太现实。所以可以通过社区来发展监督力量注重对刘刚的教育和监督。

  四是进行学校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学校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或者减压训练活动,使刘刚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变。

  案例9:李奶奶今年已经75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李奶奶终生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养子。李奶奶在养子结婚后就和养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养子一家居住的是平房,养子主要是干推销工作的,经常在外面奔波。养子的妻子是商店营业员。养子的儿子已上高中,住校经常不回来。最近邻居发现,李奶奶整天在外面捡垃圾,并以垃圾中的剩菜剩饭为食。邻居们找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上门去进行家访,发现养子一家早就和李奶奶分开住了。养子一家住在大平房中,而李奶奶居住在旁边一个放杂物的小棚子里面。社会工作者发现李奶奶居住的小屋中堆满了垃圾,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养子的妻子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老人捡回来的。养子也不断向社会工作者倾诉苦水。从几个月前,李奶奶就开始从外面往家里捡垃圾,并且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家里人阻拦她捡垃圾就和家人嚷叫,哭闹,所以现在就成了社会工作者看到的这种情况。据养子介绍,李奶奶在老伴死后就出现了一些幻觉,她总和家人说“你爸爸在那边说没有吃的,他饿呀”之类的话语。养子一家看老太太行为正常,也没太在意,没料到现在竟成了这样。

  【问题】

  1.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你认为李奶奶现在面临哪些问题?

  2.她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哪些帮助?

  1.李奶奶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从身体状况来说,可能存在某种疾病。李奶奶原来行为正常,现在出现以垃圾为食的行为,并且不听家人劝阻,社会工作者可以考虑是否存在生理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并且李奶奶最近经常以垃圾为食,也可能因不讲卫生染上疾病。

  (2)精神上由于老伴去世以后,精神上没有寄托,经常出现幻觉。

  (3)家人对于李奶奶缺乏必要的关心。养子和其妻子工作都很忙,孙子又上高中不经常在家,所以他们无暇顾及老人的感受,疏于对老人的照料,尤其是心理层面的支持和安慰等。另外社会工作者也要注意是否家庭存在虐待问题。

  (4)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李奶奶年事已高,养子夫妇又经常不在家,所以李奶奶的照

  顾和有管就成了问题。

  2.社会工作者可能提供的帮助:

  (1)联系相关医疗机构,可以安排为李奶奶进行身体和精神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以确定李奶奶是否患病。

  (2)对李奶奶的家人进行必要的辅导。让李奶奶的家人了解老人的现状:和李奶奶所处年龄阶段老人的特点和需求,让李奶奶的养子和其妻手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

  (3)联系所在社区,看能否给予此家庭以一定的帮助,比如利用社区志愿者资源提供一定的支持和照顾等。

  案例10:孙奶奶,今年84岁,老伴前两年刚刚去世,她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本想指童儿子过好余生,可是儿子因为与他人的经济纠纷进入监狱。而两个女儿也因为抱怨孙奶奶偏爱儿子,把钱都留给儿子而不愿意对孙奶奶进行赡养。孙奶奶只有进入养老院。在简陋的养老院中,孙奶奶整天以泪洗面。

  【问题】

  请根据上述案例,设计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服务方案设计包括问题的陈述与分析、服务方案设计、方案执行和方案评估四个主要阶段。针对本案例,对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四个阶段大致可以做如下的设计:

  (1)问题的陈述和分析:孙奶奶前两年刚刚失去了老伴,本想指望儿子过好余生,可是儿子又进了监狱。这对孙奶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两个女儿抱怨老人偏向所以不愿赡养孙奶奶只好进入养老院。所以,孙奶奶进入养老院是无奈之举,而非自愿。孙奶奶已有84岁高龄。对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来说,对家人的依赖是越来越多的包括身体照顾和情感沟通。老伴去世和儿予进监狱对老人来说已经是双重打击,女儿的不理解和抱怨让孙奶奶更是痛上加痛,所以在养老院中,老人是整天以泪洗面。所以,老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宣泄老伴去世和儿子进监狱对老人造成的痛苦,满足她对两个女儿的感情需要和养老需求。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加强疏导孙奶奶的痛苦和改善孙奶奶和两个女儿的关系入手,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介入活动。

  (2)方案设计:根据孙奶奶的问题,结合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对孙奶奶和两个女儿的社会工作服务的工作目的是:疏导孙奶奶的痛苦情绪、改善孙奶奶和两个女儿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具体的工作目标包括,让孙奶奶意识到老伴去世和儿子入狱都是自己不能掌握的,而快乐的生活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让孙奶奶的女儿们意识到妈妈的不快乐的状态,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按照这个计划,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首先对孙奶奶进行疏导。其次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比如预约、展开活动邀请她们参加并对孙奶奶的两个女儿进行引导和协调。

  (3)方案执行:即介入踅动。

  建立关系:利用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和孙奶奶及两个女儿接触,通过各种沟通形式,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心理社会疗法:当孙奶奶对社会工作者倾诉老伴去世和儿子入狱对她的影响和目前女儿们对她的态度时,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描述情绪,对她心中的痛苦表示理解。开展小组活动:邀请孙奶奶的女儿们参加“老人的过去、今天和明天”以及“快乐老人”等活动,让女儿们意识到他们赡养老人的责任。会谈沟通:预约老人的女儿们进行会谈,疏导她们的怨恨情绪,让她们树立对于母亲做法的理性认识,并且意识到赡养老人的责任。

  (4)方案评估:在完成服务计划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计划的实施做一个评估,主要评估服务目标是否实现。最后,社会工作者要整理完成案例记录。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