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服装款式设计》试题库:简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25

  27) ③秋天:穿中性色彩,金黄色、翠绿色、米色等。

  28) ④冬天:穿深沉的色彩,黑色、藏青色、古铜色、深灰色等。

  29) 对称与均衡:左右对称衣服上的各种色彩能在视觉上取得的均衡,不能乱。

  30) 面积比例论:配色中较强的色要缩小面积,较弱的颜色要适当扩大面积,这是色彩均衡的一般法则。当然,如果强烈的色彩占主导,会更有感染力。注意两种颜色不能平分秋色,在面积上应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别。

  31) 配色明快论:在视觉上,不能过分刺激,也不能界限不明,暧昧不清。穿衣是不要用相似的颜色衣服,要有色彩上的对比和跳跃。

  32) 配色目的论:配色的目的是调和,同时要考虑实用性和目的性。可用邻近色进行调和,如黄与绿,黄与橙。

  33) 试分析男女礼服的特点

  34) 男士礼服:西装,由上装、西裤、马甲组成,按穿着场合。西装可分为礼服和便服两种。

  35) 礼服又可分为常礼服、晚礼服、燕尾服。礼服要求布料必须是毛料、纯黑,下身需配黑皮鞋、黑袜子、白衬衣、黑领结。

  36) 便服又分为便装和正装。人们一般穿的都是正装。正装一般是深颜色、毛料(含毛在70%以上),上下身必须是同色、同料、做工良好。便装,单件西装,即一件与裤子不配套的西装上衣,仅适用于非正式场合。

  37) 女士礼服:可分为日礼服和晚礼服。

  38) 日礼服:白天外出正式拜会访问时穿用的正式服装。这种服装可在购物、欣赏喜剧、茶会、朋友聚会等场合派上用处。稍加修饰也可参加朋友的婚礼、庆典仪式等。具有高雅、沉着、稳重的风格。由于白天光线充足,因此传统的日礼服选择不透明,无强烈反光的羊毛、丝绸、化纤以及混纺等衣料制作;款式设计多用于传统美学观念,讲究分寸感、庄重感、正式感,展示女性端庄、大方、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日礼服不宜过于暴露肌肤,领、袖、肩既不可过于裸露又不可过于严实,以免显得死板拘谨。

  39) 女士礼服:晚礼服:指夜晚社交场合中,女士所穿着的华丽裙服。晚礼服选料上乘,色彩光感强,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和“排他性”。款式多采用袒胸露背长裙式,展现着装者的端庄大方的优雅气质与女性美。有强烈的表现性和雍容华贵感。

  40) 请简述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试分析中小学生教师得体的着装应是哪些风格,举例说明。教师着装要达到整洁卫生、美观大方、朴素典雅这一总体要求。中小学生教师得体的着装应是简约、自然风格。服装款式应简单大方,贴近自然。忌脏、忌露、忌透、忌短、忌紧、忌异,外穿衣服不能过于单薄透明,不外穿吊带衫,不佩戴夸张的耳环、项链等饰物,不能染指甲和头发。教师代表着睿智和练达,简单大方的服饰不仅不会吸引学生不必要的注意力,也有益于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中小学阶段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一般都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是学生最爱模仿的对象之一。研究表明,儿童乃至青少年,对明快、温暖的色彩特别感兴趣,所以白、苹果绿、柠檬黄、天蓝、粉红、湖蓝、桔黄等颜色是女教师的首选,以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中学教师可以加入时下流行的小西服,或者柔和色彩的开衫,下搭裙装、筒裤或牛仔裤。其次在配饰上也要简单一些,不要太多颜色和过于凌乱。小学教师则需要一些恬静、可爱的元素,如蕾丝,添加在服饰搭配中。小学教师服饰色彩选择很重要,干净的色彩是首选,黄色、青绿色、蓝色、暖淡粉色等都很适合。

  41) 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T.P.O.原则:T.P.O.三个字母分别代表Time(时间)、Place(场合、环境)、Object(主体、着装者)。时间(Time) 简单地说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服装的服装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服装的造型、面料的选择、装饰手法甚至艺术气氛的塑造都要受到时间的影响和限制。同时一些特别的时刻对服装设计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例如毕业典礼、结婚庆典等等。服装行业还是一个不断追求时尚和流行的行业,服装设计应具有超前的意识,把握流行的趋势,引导人们的消费倾向。场合、环境(Place) 人在生活中要经常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均需要有相应的服装来适合这不同的环境。服装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场所中人们着装的需求与爱好以及一定场合中礼仪和习俗的要求。一件夜礼服与一件运动服的服装设计是迥然不同的。夜礼服适合于华丽的交际场所,它符合这种环境的礼仪要求,而运动服出现在运动场合,它的设计必然是轻巧合体而适合运动需求的。一项优秀的服装设计必然是服装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服装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在背景的衬托下更具魅力主体、着装者(Object) 人是服装设计的中心,在进行设计前我们要对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类,才能使人们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定位性。服装设计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年龄层的人体形态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加以了解,以便设计出科学、合体的服装。从人的个体来说,不同的文化背影、教育程度、个性与修养、艺术品位以及经济能力等因素都影响到个体对服装的选择,设计中也应针对个体的特征确定服装设计的方案。

  42) 设计方法:

  加减法:在利用基本素材的基础上,不过多变化形体,而是运用原有素材的形态进行大小不同的组合。

  变更法:指改变原有事物中的某个构成因素,产生新的形态。

  夸张法:把原有事物的特征进行极度夸张,在被夸张了的范围内,寻找新的形式。

  结合法: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有事物的功能结合起来,产生新的复合功能。

  43) 设计方法:

  变形法:指对原有的内轮廓的形状进行变化

  移位法:指对设计原型的构成内容不作实质性的改变,只是作移动位置的处理

  实物法:指服装材料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成形

  44) 服色与体型

  体型肥胖者:宜穿墨绿、深蓝、黑等深色系列,因为冷色和明度低得色彩有收缩感,颜色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三种颜色,线条简洁。

  体型瘦小者:宜穿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因为暖色和明度高的颜色有膨胀的感觉

  45) 社交中的穿衣原则

  1. 个性原则:不要盲目追求时髦,穿出自己的个性

  2. 整洁原则:整洁是服装搭配打扮最根本的原则

  3. 和谐原则:穿着应与自身体型相和谐,着装应与年龄相符合

  46) 材料的分类和属性

  47) 纺织纤维:天然(棉、亚麻、羊毛、兔毛),化纤(人造丝、涤纶、腈纶)

  48) 棉:只要以棉花为原料,具有吸湿性能,无静电现象,手感柔软,弹性低,强力低等特点;缺点是洗涤后会产生一定的收缩,经熨烫后才能保持原有的平整

  49) 服装的特点:

  1.服装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折射了人类文化史发展);

  2.服装是民族文化特征与审美情趣的一种载体(成为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标志);

  3.服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展示材料,造型,技巧等各方面美感\音乐\表演内涵气质\外观风貌和艺术美学等)

  4.服装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美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市场学等等)

  50) 服装设计的设计类型:

  1.预测型:具有权威性/主导性/五大中心;

  2.展示型:特殊的场合(节,会,赛,演),具有表演性\系列性\配套性\以展代销(以展示实力,设计才华,经济实力等).

  3.销售型:实用\批量\便于生产\适用于广大人群.

  4.个人型:量体裁衣\个人形象的包装等.

  5.修改型:A.照型改款 B.起死回生.

  51) 消费传播:层次不同—各种类型的消费群,相互传播、影响主流。

  52) 先导型:青年、追时髦、善模仿、对新事物敏感—求异心理—推动生力军。

  53) 传统型:经济实力,重视传统审美、品味,因职业习惯性,稳健—大方、高雅、实用、选择顺应趋势。

  54) 实惠型:经济单薄—价格首位、实用、耐穿—廉价和削价市场对象。

  55) 保守型:因循守旧—偏见—随时代潮流缓步前进。

  56) 社会信息:1.政治因素:政治变革(辛亥革命、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2.经济因素:消费进展与经济增长是成正比例。3.思潮因素:文艺思潮和艺术风格(现代主义、构成主义、后现代主义)4.科技因素:新纤维应用、新颖面料、染织工艺。5.生活方式因素:(物质、经济生活)高效率、快节奏、适应人们工作生活需要。

  57) 市场信息:1.新:新款式、新面料、新工艺、新花色、新色彩—旺盛生命力和强烈的诱惑力。2.优:使用价值、优质的款式、优美,制作精良。3.快:“快、先”应时、应季、应潮流。时机,设计打样快、批量生产快、宣传广告快、上市销售快。4.廉:物美、价廉—降低成本、减少损耗、降低价格、质优价廉、扩大销量。5.信:关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