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教育行政学》考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7-18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1分)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2分)它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2分)

  3、教育结构: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2分)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组合和比例构成(2分)。

  4、学校布局法:是旨在帮助地方教育当局兴建新校而拟定一系列有关指南、标准和步骤(2分)和研究课程的方法(1分),学校布局法包括预测、诊断、规划三个方面(1分)

  5、教育行政执法的越权无效原则:是由合法性原则引申而出,并对合法性原则进行发证(2分),指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属无效行为(2分)。

  二、判断改错

  1、错误(2分),将直接影响改为重要影响(2分)。

  2、错误(2分),机构上实行精简合并(2分)。

  3、错误(2分),将派任制改为考任制(2分)。

  4、正确(4分)

  5、错误(2分),改为取决于校外教育活动及其项目的设立(2分)。

  三、简答题

  1、就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据教育法规进行教育管理活动,直接影响或直接涉及公民个体、社会组织有关教育的权力与义务(3分)。包括推行教育法规的实施(1分),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的监督检查(1分),进行教育行政司法(1分)。(围绕后面三点的作答酌情给分)

  2、反馈性功能(1分),促进性功能(1分),鉴定性功能(1分),导向性功能(1分),完善性功能(1分),沟通性功能(1分)。

  3、1993年3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我国当前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2分)。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狠抓义务教育的落实(1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分)。大步发展高等教育,“内涵”与“外延”并重(1分)。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1分)。

  4、依据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1分),分为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1分)。依据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关系(1分),分为教育行政从属制和教育行政独立制(1分)。依据教育行政决策权是否由教育专家掌握(1分),分为教育行政专家统治制和教育行政非专家统治制(1分)。(围绕这3类,6种类型作答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

  1、本题只要围绕校长的地位、作用、职责和职权可酌情给分。

  1)校长的地位:学校的法人代表地位,学校行政领导的中心地位,学校管理的决策地位,学校工作的指挥地位(2分)

  2)校长的作用:代表作用,引导作用,组织作用,协调作用,教育作用(2分)

  3)校长的职责: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1分);执行党的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充分发扬民主,依靠教职工办学(1分);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对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和对教育、教学、科研、图书资料、生产、总务、行政等各方面工作,实施全面管理,提高教育和管理质量(1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监督作用,逐步、正确地实行校长负责制(1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1分)。

  4)职权:办学自主权、人事权、经费支配权(3分)

  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1分);以国家人事部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为依据,逐步实现中小学校长的职级与行政级别脱钩(1分);以理清政事职能为原则,建立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以宏观管理、调控、知道为主,与校长依法实行用人、分配自主管理相结合的人事管理体制(1分);以公开考核程序、公平竞争和公正客观评价为标准,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管理特点和符合校长成长规律的持续、稳定、有效的激励机制(1分)以明确的职责、规范实施为手段,建立起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工会和教代会参与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主要内容:由校长职级“宝塔形”的结构改为“橄榄形”的结构,即设置特级校长、一级校长(分二等)、二级校长(分四等)、三级校长(分四等)、四级校长(分二等),共五级十二等(3分)

  特点:是在考虑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着重考察校长在正确把握办学方向、落实依法治教、决策科学化和管理民主化方面的能力和工作实绩(2分),以及校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分),在评审中,校长职级的认定不受原来学校级别、规模、类型和性质的限定(1分)

  1、 本题主要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教育因素四个方面作答

  人口因素: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人口内部各种比例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的作用;人口状况与人口统计,了解人口状况是制定教育规划的前提,人口统计是了解人口状况的手段,是教育规划的基础,教育人口统计对教育有关的人口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口因素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4分)

  经济因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保持教育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使用教育资源的有效性。(3分)

  政治因素:政治对教育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财政、受教育权利,所以在教育规划中,应当十分重视政治因素的作用和影响。(3分)

  教育因素: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也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制定教育规划(2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