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章下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6

  三、名词解释

  1.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2.察举制

  汉代选官取士制度叫察举,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和选拔,层层推荐,最后向朝廷荐举,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低授以不同的官职。

  3.洋务学堂

  (1)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系,只能算作是封建传统教育的补充;(2)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4)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这类学校毕竟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

  四、问答题

  1.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积极意义: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选士大夫归中央政府;相对保证官员素质;思想统一于儒学。

  2.相对客观公正。

  3.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

  消极意义: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2.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的内容方法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重科举轻学校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致命弱点。不能培养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3.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

  2.唐朝官学制度的特点○

  学校类型多样化,封建等级制度鲜明,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