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考试题:第3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4
中二、简答题
1、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含义。(P65)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在对自己工作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推断时,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个体对成败原因的推断可归纳为三个维度和四项因素:三个维度是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四项因素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成败的归因方式,并依据归因理论的规律,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积极的影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帮助他们形成“努力归因”,即恰当的努力可以导致成功。
3、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级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言语提问,即在教学中,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二是活动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以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简述麦克里兰德的成就动机观及意义。
麦克里兰德从宏观的角度试图论证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的快慢。他根据儿童读物、传记文学的评定结果,显示出当年的社会成就指数与后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麦氏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水平,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就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近期、远期的利益,还是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角度来看,教师都肩负着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5、简述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论的论点。(P71)
(1)求成的动机、成功的期望值、成功的诱因价价值三者数值越大,则争取成功的行为趋向也越强。
(2)成功的期望值和任务的难度大小密切关联,任务越难,成功概率就越小,任务越易,成功概率就越大。
(3)当两个人所处的任务难度和诱因价值都相同时,求成动机越高者就越有可能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
6、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及意义。
阿特金森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成就动机的实质、动机的发生和发展等问题的。他认为,动机是个体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的、稳定的人格特质。个体的成就动机都是由追求或希望成功与回避失败两种相反的动机组成。所以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的两种行为趋向,只是程度上各有不同而已。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到底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取决于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趋向的合成。这一理论把人们的行为趋向和成就动机看成仅仅由于内部因素激发而来,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是不完善的。不过这一理论对于解释与预测人们的成就行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同时对推动人们进行深入地研究,编制出各种新的测量工具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也具有启发意义。
7、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关系。(P62)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去达到那个结果的某种动因。其关系表现为:
(1)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
(2)动机与目的又有区别,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
(3)动机与目的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而是错综复杂的。
8、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
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为动机水平过强,会造成人们内心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以致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9、请分析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这一定义明确告诉我们:
(1)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3)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要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4)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是一个“中间变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