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练习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1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 B 2 A 3 C 4 A 5 B 6 D 7 D 8 B 9 B 10 C 11C 12 A 13 A 14 D 15 C 16 C 17D 18 B 19 B 20 D

  二、多选

  1 ABCD 2 AC 3ABCD 4 ABC 5 AB

  三、填空

  1 游戏产生的原因2 陈鹤琴 3 维果茨基 4 儿童游戏 5 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6 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指导7 学习的任务 游戏的形式8象征性

  四、简答

  1.

  (1)首先表现为在母与子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孕育着以后社会性游戏的雏形

  (2)母子之间关系不仅影响着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他关系的建立

  (3)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还表现在她为孩子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及其强化的作用。

  (4)儿童早期的游戏,母亲充当着三种重要的游戏,即导演参与者和观察者

  2.他的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另外,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

  3.表演游戏是以一定的儿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在游戏主体对游戏过程自主控制的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侧重于直接显性的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目标,常用于一定学科内容的教学。

  4.

  (1)具有教育性

  (2)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符合艺术要求

  (4)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5)经济适用

  (6)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5.

  (1)儿童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五、论述

  1.教学和游戏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相互区别的概念。

  (一)教学和游戏是有内在联系的,这表明两者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都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而存在;教学与游戏又是相互独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亦不能混为一谈。

  (二)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效的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是外部知识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而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一个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过程,是一个将已知外化的过程

  (三)教学更多的强调目的计划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而后者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强调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两者的范围不一样,本质的规定性方面也不一样。但两者有着统一的教育目标,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所以,教学和游戏即是密不可分的,又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2.

  (一)把儿童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二)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的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深刻揭示了游戏本身所固的.有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

  (三)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游戏的主体性本质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游戏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教育功能和全面发展价值。

  (四)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即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儿童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因为只有在承认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基础上,说明游戏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游戏才不会丧失灵魂,才能真正实现游戏这种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五)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儿童主体性发挥程度是评判教师游戏指导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并制约着游戏主体性发展价值的实现。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