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03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唯乐原则”

  是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指通过游戏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愿望,获得愉快和满足。弗洛伊德认为“唯乐原则”是支配幼儿游戏的动机。

  22.玩物游戏

  是指通过操作、摆弄玩具或材料进行的以发展肌肉动作和认知发展为主的游戏,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

  23.认知发展

  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设计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语言、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其最基本因素是概念学习的问题解决。

  24.表征行为

  指幼儿用组合在一起的积木来表示某个物体。表征行为是构成建构游戏的两个关键要素之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需要进行哪些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1)游戏情景的想象。情景的迁移活动需要幼儿发挥创造性想象,以幼儿经历过的真实情景为基础,但又不完全遵循真实情景中情景发生的具体时间、行为结果、行为动机、发生行为的条件等。

  (2)游戏材料的想象。对游戏材料进行“以物代物"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游戏材料的替代想象表现为使物体本身与物体的意义分离,抽象其意义,进行转换操作。

  (3)游戏角色的想象。对游戏角色进行“以人代人"的想象活动。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如“医生”。

  26.简述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材料如何选择与利用。

  (1)小班幼儿社会经验相对贫乏,表征能力较弱,材料选择以真实物品或者类似真实物品的玩具为主。应注意投放类别可以少一些,但同一类的玩具数量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有所提升,对材料依赖程度降低,游戏材料可增加商店、医院、理发店等日常接触到的社会类主题和低结构材料。投放材料数量和种类都要增加。

  〈3)大班幼儿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提高,材料以社会类主题为主,以低结构、可转换、可改变的材料为主,支持幼儿根据想象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27.教师如何教会不同年龄办幼儿掌握游戏规则?

  (1)小班幼儿: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语言生动、简单、形象,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提出游戏则。

  (2)中班幼儿:动作示范、语言讲解,在游戏中检查玩法及规则的掌握与执行情况,鼓励其对结果的关注,可在中班期开展简单的竞赛类游戏。

  (3)大班幼儿:语言讲解,独立玩游戏,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结果,能对游戏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开展较为复杂的竞赛类游戏。

  28.教学游戏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封闭性;高控制性;规则性;工具性;目的性。

  教学游戏这一教育手段是和其他手段相互联系的,没有任何一种手段是孤立地实现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9.如何通过儿童的外部行为表现判断其是否是游戏?请举例分析。

  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指标(外部行为示例):

  (1)表情。如智力游戏中的紧张与放松,拼图游戏中的专注与认真,体育游戏中的兴奋和大笑等。

  (2)动作。如不断重复爬楼梯,爬楼梯本身不是游戏,但儿童反复爬楼梯,在爬的过程中非常开心快乐,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儿童在玩游戏。

  (3)角色扮演。如儿童模仿医生进行的“打针" 游戏。

  (4)言语。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5)材料。如儿童玩具积木、娃娃等。

  综上所述,儿童游戏可观察到的外部行为表现特征可概括为.

  (1)游戏者的表情说明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游戏的性质决定了游戏表情的不同。

  〈2)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游戏动作可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

  (3)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再现现实生活经验。

  (4)游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

  (5)儿童的游戏往往依赖于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

  30.举例分析怎样指导中班幼儿的建构游戏活动。

  (1)适当增加建构游戏材料的数量,尤其是基本单位的积木材料数量。

  (2)引导幼儿感知建构材料的比例和组合关系。

  (3)引导幼儿对环境、物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比较与概括。

  (4)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搭建,并尝试开展主题搭建活动。

  (举例展开论述)

  31.举例分析如何指导益智游戏。

  (1)指导原则:

  选择和编制合适的益智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游戏策略。

  (2)不同年龄幼儿益智游戏的指导重点:

  ①小班幼儿的指导重点是帮助幼儿熟悉游戏材料,了解并掌握游戏玩法和规则,知道游戏怎么玩。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教给幼儿简单的游戏策略。

  ②中班幼儿的指导重点是帮助幼儿观察比较、反思总结、交流分享游戏的策略。同时,教师仍需注意检查和提醒幼儿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③大班幼儿的指导重点是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并引导幼儿分享和讨论游戏策略,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游戏玩法。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