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03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角色行为

  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表情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幼儿最先出现的角色行为是模仿性的装扮性动作。

  22.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指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掌握以词为标志的概念,使符号(词)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代表特殊的事物,属于接受学习。

  23.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中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并且最适合该年龄段的活动。基本活动就是一个人某一个阶段最经常、最适宜、最必然的活动。

  24.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广义的建构游戏指幼儿运用积木、插塑等较小的材料通过搭建、接插等动作组合成较大的物体的游戏活动。狭义的建构游戏指积木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简述儿童游戏的特点。

  (1)快乐与严肃的统一。游戏是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下进行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寻找轻松和快乐。而有些规则游戏(如棋牌类游戏)则是以严肃的方式进行的。

  (2)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往往是人们区分工作与游戏的依据。游戏的目的即是游戏,游戏者游戏的过程就是在实现游戏的目的。

  (3)自由与规则的统一。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控制游戏的进展,选择游戏主题,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在自由中又有规则约束,没有规则和对规则的遵守,就不会有游戏。

  (4)想象与现实的统一。游戏是想象的活动,但它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游戏活动从属于现实,游戏中的情节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26.简述成人在幼儿身体运动游戏中的作用。

  婴幼儿所有的动作发展都需要成熟、经验及练习机会的相互配合,因此,成人在游戏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1)想方设法吸引婴幼儿去看、去够、去拿物体或玩具。

  (2)为婴儿提供安全无限制的环境,用实际的动作和语言支持、鼓励婴幼儿练习滚、坐、爬等动作。

  (3)提供软而牢固的物体供婴幼儿练习站并加以鼓励。

  (4)用学步车等作为支持物,鼓励婴幼儿独立行走。

  27.简述角色游戏观察与评价的方法。

  (1)自然观察。成人对儿童角色游戏的观察不应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室内的角色游戏区,而应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有意地观察.并发现儿童的角色游戏。

  (2)标准化评价。符号性游戏测验、儿童自发假装游戏评价。

  28.简述益智游戏的种类。

  (1)依据使用的材料的分类:利用专门的玩具或教具,如积木、套碗、积塑等开展的益智游戏;利用图片,如棋类、纸牌、拼图、接龙卡片等开展的益智游戏,利用语言或动作等开展的:益智游戏,如成语接龙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等。

  (2)根据任务性质的分类:训练感官的益智游戏;发展想象与创造能力的益智游戏;发展语言的益智游戏;练习记忆的益智游戏;发展思维能力的益智游戏。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