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项试题:判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0

  21.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

  22.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

  23.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2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25.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26.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27.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2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29.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

  30.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31.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2.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33.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34.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3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36.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37.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38.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39.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40.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