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模拟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0

  (× )11.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12.视听讲做结合法中,“视”、“听”要为“讲”、“做”服务,在“讲”、“做”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 )13.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 )14.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15.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

  (× )1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17.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1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19.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三、问答题(前4题每小题5分,后2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三、问答题(前4题每小题5分,后2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

  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

  答: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衣评价a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