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4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8

  四.概念题

  1.入园教育: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教育。

  2.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3.学前班: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4.混合班: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五.简述题

  1 .简述入园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入园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有:①入园是促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②幼儿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的条件。

  2 .简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主要表现为①环境的巨大变化②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③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3 .简述教师在幼儿入园第一个月的迎新活动中主要要达到的目的。

  教师在幼儿入园第一个月的迎新活动中主要要达到的目的。①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②帮助幼儿适应与一直照顾他们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安心在园游戏、学习;③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④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

  4 .教师应如何帮助适应困难的幼儿?

  答:教师应这样帮助适应困难的幼儿:

  ①给他找一个小伙伴,同他接近陪同他玩;先接触少数人会使难以适应的孩子感到容易些;②允许有困难的儿童暂时不参加集体活动,由年长的教师专门照顾和带领;

  ③允许幼儿带一些家中的小玩具来园,减轻幼儿的焦虑感;

  ④多表扬、鼓励那些努力克服分离痛苦的孩子。

  5. 教师应如何引导和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答:教师引导和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注意: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②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③提供合作的榜样;④帮助和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⑤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新投入到活动中去。

  六.论述题

  1.论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有:

  ①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②师资力量薄弱;③办学条件差。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为:

  ①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②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③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④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 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教师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应注意:

  (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

  (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七.应用分析题

  1. 试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答: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环境的巨大变化;

  (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

  (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教师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应注意:

  (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

  (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2. 妈妈带红红去幼儿园的第一天,红红开心的和新朋友一起玩幼儿园里的玩具,东碰碰西触触,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妈妈看红红不哭不闹,于是偷偷的离开,当红红发现妈妈不在身边时,慌张的找妈妈,不一会儿就开始哭鼻子,不管老师怎么劝都不肯玩游戏了。请你针对这一现象简要分析。

  红红的反应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的体现,幼儿从家庭生活迈入幼儿园这个集体,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产生不适应是正常的,主要表现为:依恋亲人,哭闹不愿来园,情绪低落等。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这是正常的,在教室的关怀照料和同伴的玩耍中,过一段时间,幼儿就能够克服分离焦虑,适应新的集体环境和生活,从而在心理发展上又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幼儿之所以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1、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其在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上发生了改变,引起幼儿心理上的压力。

  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