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复习题库:论述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5

  1.请分别举例说明小学概率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概率知识,从数学活动看,主要应经历如下一些学习:①对不确定现象有初步的体验;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并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③能在活动中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等。

  在这些学习内容的组织中,一般的看,有如下一些策略可以重点予以关注:(1)通过大量的活动来获得对事件可能性的体验。例如,组织一些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活动,诸如“下周一本地要降温”、“从装满红球的袋子里摸出的都是红颜色的球”、“天阴沉沉的,马上要下雨了”、等来让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摸豆”游戏:预先在布袋中放入有色小豆(如三红七蓝),让两组儿童来做这种摸豆的游戏。(3)通过让学生尝试设计方案去体验事件的可能性。例如,小明和小光玩跳棋,他们决定用掷骰子的方法来确定谁先走。

  1. 试分析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也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每个方面要有简要的分析)

  (1)体现价值的主体性(2)体现知识的现实性 (3)体现学习的探究性(4)体现经历的体验性

  (5)体现过程的开放性 (6)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当然,教材呈现的多样性,还表现在材料呈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即呈现给学生的,可以是一些问题情境、小故事、操作性作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小课题(直接呈现任务)等,让学生能 主动地、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去尝试,去探究,去建构 。

  2. 对新世纪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进行分析。

  《标准》在对一般性的总体目标论述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如乘法运算法则、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而且还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知识”,即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如对“数”的作用的认识、解决某种数学问题的习惯性方法等。② 强调了应该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

  ③ 强调在数学中存在的一种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的东西,这就是数学思维方式。如合情推理、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等。④ 强调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在对具体性的目标论述中,值得注意的是:

  ①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 ② 数学思考目标所阐述的内涵并非单纯地指向纯粹的数学活动本身,它应当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其应包括思考数学和进行数学的思考两方面。 ③ 关于解决问题目标所体现的内涵并不等同与一般的解题活动。④ 情感与态度目标关系到对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的认识。

  2.请做一个运用“概念形成”途径获得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解释每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2.请做一个运用“概念同化”途径获得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解释每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2.请做一个采用“例-规教学模式”来组织的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解释每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2. 请做一个采用“规-例教学模式”来组织的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解释每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