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传播研究方法》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2
中简答题
1、答:(1)由于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教育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2)由于教育对象的异质性,教育研究结论的概括性较低
(3)由于人的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4)由于教育自身的不确定性,教育研究无法对教育活动做出长期预测
11、答:1、选题与设计阶段(1)选择课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1)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3、总结与评价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2)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12、答:(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13、答:(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14、答:(1)选择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方法 (3)制定研究计划
16、答:(1)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2)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21、答:(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2、答:(1)确定调查课题; (2)选择调查对象;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4)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5)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3、答:(1)调查过程的标准化; (2)调查形式的匿名性; (3)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26、答:(1)调查问卷设计难 (2)调查结果广而不深。 (3)问卷调查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29、答:(1)因果关系的探讨;2)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3)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0、答:(1)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2)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
(3)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31、答:(1)历史(或偶然事件)。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33、答:(1)教育实验研究的目标评价;(2)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评价;
(3)教育实验研究的结果评价
35、答:(1)它是一种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方法。
(2)它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科研方法。
(3)它要求行动者(教师)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
(4)它具有很高的动态性
(5)行动研究是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所以不一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38、答:(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39、答:一般来说,教育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1)题目
用一句话点题,反映主要研究问题。可加副标题,它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2)前言
调查报告前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代清楚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3)正文
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4)总结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
(5)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
40、答: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1)题目
题目必须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2)前言
前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
(3)方法
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
(4)结果
简明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5)讨论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