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章节试题及答案:第八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1-13
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C; 6.B; 7.B; 8.C
二、思考题
1.简述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李嘉图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代表者。从斯密的《国富论》到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间经历了40年左右(1776—1817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法国发生了资产阶级大革命。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从而为资本主义统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阶级结构,激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最终形成和确立了。工人自发的经济斗争已不断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出现。
李嘉图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2.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社会历史观
在社会历史观上,李嘉图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合理的,是绝对进步的自然形式。李嘉图认为,只有资产阶级个人利益的实现,可以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也同时保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具体办法就是实行经济自由主义。
(2)方法论
在方法论上,李嘉图批评了斯密方法的二重性和不一贯性,力求以抽象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为此,李嘉图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点出发,探讨资本主义各种经济现象、范畴和规律,深刻地阐述他的经济学原理。
3.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基础,贯穿他全部理论体系。
(1)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从批判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的。他承认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就是斯密的理论。可以说,没有对斯密的理论批判,就不可能有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但李嘉图对斯密理论的批判,不是简单否定,而是取分析态度,摒弃其中的错误,吸收和改造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从整体上说,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理论的正确方面。
(2)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A.关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
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作出初步的区分,是李嘉图对古典价值论的一大贡献。斯密曾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没有抽象出价值,也没有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李嘉图肯定了斯密的正确区分,但否定了斯密关于交换价值很大的商品可以没有使用价值的错误观点。由此可见,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劳动价值论基本观点李嘉图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或这个商品所能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量,取决于生产这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的相对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一劳动的报酬多少。他还说,规定各种物品的现在相对价值或过去相对价值的,是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的相对量,而不是给予劳动者以换取劳动的各种商品的相对量。这就明确地否定了斯密关于购买到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
第二,价值的决定
李嘉图抛弃了把商品的稀少性说成是价值源泉的错误观点。
他认为,商品的绝大部分属于可通过劳动任意增加和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其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的劳动量。这样,他就把价值规律的研究放到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和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和贡献。
第三,价值量的决定
李嘉图指出必要劳动不是个别劳动,而且必要劳动既包括直接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也包含生产所用生产资料时所必要的劳动。他还说明,必要劳动是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
李嘉图已经认识到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的区别,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但由于他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因此还不能真正理解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是怎样进行的。
C.关于不变的价值尺度
李嘉图否定不变的价值尺度的存在。他未分清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同斯密一样,把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混为一谈。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两大矛盾:
第一,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该矛盾早就存在于斯密的体系中。斯密不能以价值规律说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因而宣布价值规律不适合于雇佣劳动制度。
李嘉图当时也未能认识到,只要把资本同劳动,商品同劳动,一定量物化劳动同一定量活劳动相对立,价值规律同资本和劳动的交换规律的矛盾就无法解决。
第二,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相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利润平均化规律或生产价格规律的矛盾。马克思评价说,李嘉图是古典学派中第一个注意到价值规律与利润平均化规律间的现象关系,以及同量资本有机构成存在差别的人。但他却把生产价格等同于价值,有时又把自然价格等同于生产价格。这样,他就无法解决这个二律背反了。
李嘉图体系的这两大矛盾后来成为导致李嘉图学派解体的主要原因。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代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最高成就。
4.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主要是关于支配通货数量和价值的规律。李嘉图认为,贵金属的价值由物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量决定。因此,流通手段的数量首先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所需要的货币量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其次,他还认识到一国流通手段的数量决定于流通中的商品额,两者成正比。最后,流通手段数量还决定于它的节约程度,即同一货币的流通速度,两者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货币流 = 商品价值乘/ 货币价值乘
通数量 以商品总量/ 以流通速度
李嘉图这一思路使他也较好地分析了纸币的流通。他指出,金银币不会超过流通需要,但纸币有可能超过流通需要。这样,纸币过多就会引起通货贬值或通货膨胀。
李嘉图认为,货币量增加会造成币值下降,商品价格上涨。但是,他只看到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认为货币只作为价值符号起作用,并且把纸币和铸币同等看待,把两者的流通规律也同等看待。这是有片面性的。
5.李嘉图的分配学说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分配学说在李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居于中心的地位。其分配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如何分割为利润和地租问题。
6.简述李嘉图的地租学说。
在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地租理论。这既是当时社会经济矛盾和斗争的中心,也是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的中心。
(1)李嘉图地租学说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述地租的性质、产生、变动等问题。他的地租学说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关于地租的性质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的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或者报酬。他把另外一部分对土地投资所产生的利润和利息,从支付给地主的全部地租总额中区分开并排除掉。他认为,只有前者才是真正的地租。
第二,关于绝对地租
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他认为,最坏的土地不能提供地租,最初的土地也不能提供地租。
第三,级差地租
李嘉图没有绝对地租的概念,因此,他也没有区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但是由于李嘉图认为最坏的土地不提供地租,于是,他的探讨就全部集中于级差地租。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李嘉图最充分地探讨了级差地租问题。李嘉图的级差地租思想主要如下:
①级差地租的定义:“地租总是由于使用两份等量资本和劳动而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差额。”这个定义基本上正确。
②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他认为是土地数量的有限,土地肥力的不同,土地位置的差异。
③关于级差地租的产生:李嘉图指出,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同样会产生级差地租,但最后追加的资本不支付地租。他还指出,在租约期内,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归租地农场主,只在租约期满后,它才落入土地所有者之手,成为级差地租。
④地租发展的趋势:从级差地租的观点出发,李嘉图对地租的发展趋势作出了估计。李嘉图认为,随着资本积累和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人们就会扩大耕种面积。而当有限的优、中等土地被耕种之后,社会就越来越多地耕种坏地,投入更多的劳动,这样,农产品价值就会上涨,地租就相应地扩大和上涨。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地租就产生上升的趋势。但是,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地租增大,又会使利润下降,而利润降低会影响资本积累。
(2)李嘉图地租理论的社会意义
李嘉图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立场上,从理论上论证社会的发展会导致地租的高涨,而地租的高涨,从而地主阶级的利益是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和全社会的利益相矛盾。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是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斗争武器。
(3)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局限性
李嘉图在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之内,把地租学说发展为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地租理论。但是,正因为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他的地租学说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第一,缺乏历史观点;
第二,错误地把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当成了原因;
第三,李嘉图级差地租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该“规律”是假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但这一假定并不典型,它对于说明级差地租的产生也不是必要的。
第四,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第五,忽视了农业中土地经营的垄断,从而认为农业中始终存在足够的资本。这实际上是把农业看作同工业一样,认为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同时,他也否认了土地所有权问题,这就意味着也否认了农业自由投资的重要条件。
7.李嘉图利润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直接论证利润的产生和存在,他主要是把利润作为余额看待,注重的是利润量的大小问题。他的利润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A.考察的对象
李嘉图考察利润问题时,是以事先既定的平均利润率为出发点的。他假定,一切商品都按其自然价格出卖,因而,资本的利润率在所有的行业都相同。这样,自然价格就是包含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他考察了竞争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市场价格平均化为生产价格的作用,得出了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规律。
B.影响利润量的因素
首先,他认为,利润是同资本成正比例的,而不是同劳动成正比例。其次,由于李嘉图把利润看作余额,所以,他认为影响利润量的因素就是产品中扣除的生产费用,即地租和工资。他着重在研究利润的趋势时谈到地租,而把工资作为影响利润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
他认为:①工资与利润成反方向发生量的变化;②由于利润是余额,变动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工资;③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无论生产率如何,创造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工资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其水平取决于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低。劳动生产率高,必需品价廉,工资就下降,利润则增加;反之,情况就相反。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先影响工资,再影响利润。李嘉图的这种观点在客观上揭露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利益的对立,但他只注意工资和利润量的关系,而无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混淆利润和剩余价值,把利润只与相对剩余价值变动相联系,这是错误的。
C.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李嘉图认为,利润的自然趋势是下降的。他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出发,说人口和资本增长,土地不够,粮价、地租都会上涨,这既使工资相应持续上涨,又使社会积累受一定限制,结果利润的增长就受影响。李嘉图由此提出了对社会前景的悲观看法和利润率下降规律。
8.李嘉图财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财政税收问题,也是李嘉图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李嘉图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探讨各种税收对资本积累的作用和影响。
(1)李嘉图对国家经济作用的看法
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他相信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性。他认为,只要完全取消国家干预,实行彻底的经济自由,个人就可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本和劳动,社会利益就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增进。如果一切国家都取消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各国就都可以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各民族的利益就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增进。
(2)财政观点
出于上述见解,他认为,政府开支是非生产性开支。这些开支都是从该国的生产性劳动中取得的。而政府这些经费的来源———税收就是弊害。
他提出:最好的财政计划就是支出最少的财政计划,最好的赋税就是税额最少的赋税。
(3)赋税观点
李嘉图赞成并拥护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并以之作为检验英国当时的税收是否合理的标准。
(4)关于公债
他认为,公债并非是好事。它会使人们不知节俭,会使国家贫穷,陷入困境,最终加重税收。
总的说来,李嘉图的财政税收理论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要求,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理论。
9.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嘉图和斯密一样,也是从个人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性,引申到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性。他认为,在各国生产条件的对比中,绝对优势之中还有更有利的比较优势,而绝对劣势之中仍有比较有利的比较优势。一方面,由于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另一方面,比较优势下的分工对谁都有利可图,于是,各国都可以在比较优势原理指导下,在国际分工中找到合理的位置,进行生产和贸易,而不必拘泥于绝对优势的条件。
李嘉图采用了“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简单国际贸易模型来说明比较优势原理,从比较劳动量的角度说明,比较优势的基础是比较劳动生产率。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可以有比较优势价格。李嘉图依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国际分工模式,如葡萄酒应在法国和葡萄牙酿制,谷物应在美国和波兰种植,金属制品及其他商品则应在英国制造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思想反映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特点,也反映了英国对外贸易当时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
10.何谓“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首创的按生产上的相对优势、成本上的相对差别而实行分工的一种自由贸易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费用比较低的商品来出口,而在生产方面比较不利的商品,即使该项商品的绝对费用低于其他国家,亦应从国外进口为有利。根据这一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过对外贸易,会自发地形成所谓的国际分工,使贸易的参加者永远得到相互的利益。以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利用李嘉图这一理论,极力掩饰帝国主义对外掠夺和经济扩张的实质。但这一学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也有一定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