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2017年自考《世界市场行情》重点名词解释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17

  2017年自考《世界市场行情》重点名词解释

  1、长期因素:所谓长期因素,是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引起一般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出现持续变化的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它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1年或1季度)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股票: 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即股东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收入的凭证。换言之,股票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4、需求的交叉弹性:是用来衡量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5、预测:就是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推断,需求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未来的趋势。

  6、经济行情研究:经济行情研究指的是这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具体发展变化。

  7、商业循环:西方商业循环理论把经济活动围绕着长期趋势所不断呈现出的扩张与收缩交替的现象,称为商业循环。

  8、以某一种特定实际为基期,以这一时期的若干种股价总值为100,拿以后各个时期这些股票价格总值与基础股价相比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各相应时期的股票价格综合指数。

  9、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或称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是指按单独的、互不联系的进出口业务进行的大宗交易,用自由外汇支付的普通商业合同的成交价格。

  10、定量预测是指以准确、及时、系统、全面的调查统计资料和信息为依据,考虑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和因果关系,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的测定。

  11、行情是指在具体历史条件下,通过市场表现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具体发展变化,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市场的具体形态。它既包括生产领域的具体变化,也包括流通领域、分配领域以及消费领域的具体形态。

  12、萨伊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成“每一个供给都创造其自身的需求”。意思是说,商品一旦被生产出来,也就自动为其创造出了价值相等的需求,因而市场上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13、领先指标,亦称预兆性指标。该指标的变化一般先于总体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动,故对经济的发展趋势有预兆作用。

  14、关于国民收入,经济学中有广义、狭义之分。教材中所用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的劳动和财产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通过价值分配获得的全部收入,也就是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等所谓“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15、时间序列预测是指已知要预测的那个变量在历史上的一系列观察值,分析这些观察值所显示出来的规律(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把这个规律外推到预测期,从而获得预测变量的未来值。

  16、除商业循环变动外,一些经济活动还往往会受到季节波动的影响。季节波动是指在每年的固定或基本固定的时间中,经济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有规律的变动。

  17、初级产品是指在那些未经过加工,或者只进行了一些初步加工的商品,如粮食、煤炭、原油等。

  18、在一般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这就是需求的基本要求。

  19、因果关系预测是把预测变量作为因变量,分析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以确定取哪些变量作为自变量,并分析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对预测变量起作用,最后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20、回归趋势模型将所预测的行情变量作为因变量,时间作为自变量,然后利用最小儿乘法模拟行情变量的发展趋势,并将这一趋势向外延伸以预测未来。一般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趋势外延法。

  21、商品市场行情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个别商品部门再生产的具体发展变化,其范围包括某一类商品、个别商品在一定时期市场动态的研究。

  22、实地调查法是行情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观察、访问等途径获取有关资料。

  23、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年度或季度)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它也是按市场价格统计出来的货币金额。

  24、供给的价格弹性,亦称供给弹性,是衡量价格上升或下降一定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也就是衡量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25、因素分析法就是凭借预测者对现状的熟悉,运用理论和经验,比较、评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用的方向、程度及时间,最后对经济行情未来的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