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1-09
中六、论述题
【65】 近年来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暴跌,而人民币购买力却毫不为之所动,国内黄金牌价的调整也不影响商品价格。试解释人民币币值的决定是否与黄金的价格有联系?
答案: 答:(1) 黄金现在已经不能自由兑换了,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在金本位时期,有金币本位制度,金块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第一个是用金币作为流通手段,第二个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以金块作为准备。第三个是只有外汇能兑换黄金。最早黄金和美元挂钩,后来随着各国经济发展,黄金不够用了。后来又有布莱顿森林体系,日元和美元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但这种体系最终还是瓦解了。(2)人民币币值变动问题的影响因素,类似于人民币的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从经济因素角度主要考虑供求状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等等。(3)当然人民币汇率和金价有一定的关系,人民币贬值,也可以是名义汇率不变,比如通货膨胀,实际汇率降低,人们会更多选择黄金等实物来保存自己资产。所以说黄金有一定的资产替代功能,对人民币比值变动有影响,但黄金价格变化对人民币币值变动没有决定因素。
【66】 19世纪西方各国都出现了全能型银行,并在20世纪30年代前一直占据金融业主体地位。此后1929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金融大危机,许多经济学家将危机发生的重要根源归咎于全能银行制度。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止了美国银行走向全能化的进程,并使世界金融业进入了以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为主导的时期。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迅速发展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一些长期实行分离型银行体制的国家开始逐步放松其对本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上的管制,出现了向综合性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涉足对方的领域,从而彻底结束了分业经营时代。
试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银行分业和混业经营的认识。
答案: 答案要点:
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大趋势。
产生这种大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际竞争。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商业银行开展全面的金融业务,给美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2)市场竞争。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恢复促成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各自狭小的业务领域内过度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机构努力拓宽各自的服务领域,各金融机构有实现相互融合的强烈动机。
(3)理论与实践的证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德国全能银行战后的良好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否定了全能银行是导致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的结论。
(4)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这种潮流促使全球资本流动更加频繁,在技术保障上,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各金融机构的这一融合以及通过融合降低了成本。
(5)金融创新的发展为突破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在负债和资产配置方面越来越多地依靠资本市场工具,而投资银行及保险公司也日益向商业银行业务渗透。
综上,混业经营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大潮流,有助于降低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67】 在一国的货币供求失衡的情况下,政府通常可以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调节使其回到均衡?既然货币失衡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试讨论为什么各国政府还要采取政策进行干预呢。
答案: 答:(1)货币失衡的政府调节手段主要有:
①供给型调整是指政府根据货币供求的数量对比关系,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以实现货币供求重新均衡的行为。实行供给型调整的具体手段还有很多,如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改变基础货币供给以及政府财政收支等。
②需求型调整,是指政府保持货币供给量不变,主要通过改变货币需求量来实现货币供求的重新均衡。货币需求量是经济体的内生变量,因此其具体调节变量更多的是利用中央银行之外的变量。如当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出现时,政府可以想办法减少市场上的商品供给,由商品市场上的供给引导需求,从而实现货币市场上对货币需求的减少;或者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水平,进而减少货币需求量来适应货币供给量,实现均衡。
③混合型调整实际上是供给型调整和需求型调整的有机结合。这样,双管齐下,可以尽快受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对经济带来大的波动。例如,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中央银行在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收缩货币的同时,在商品市场上也扩大商品供给,进而引致货币需求的增加。
(2)货币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就是经济内部的一些因素如利率等随着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动而变动,进而影响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并最终导致货币供求走向均衡。
虽然货币失衡发生时,会产生自动调节机制,但是自动调节通常发生作用通常比较缓慢,而货币均衡既是社会总供求均衡的一个反映,又反过来影响总供求均衡,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正常运转,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来调节货币失衡。
【68】 保险公司按照保险保障的范围划分为哪几类?主要业务有哪些?并分析我国开展保险业务面临的优势和劣势。
答案: 答:按照保险保障的范围分类,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和人身保险四大类。
(1) 财产保险。以有形的财产以及与之有关的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2)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凡是根据法律,被保险人应对他人的损害负经济赔偿责任的,投保责任险后,应由保险人承担。
(3)信用保证保险。以信用关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根据承保方式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类。
(4)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优势:(1)整个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一是保险机构增长迅速。二是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三是保险资产增长迅速。
(2)在资本市场中作用上升,影响力增强。
(3)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保险供给体系已初步形成。
(4)保险法规制度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5)国内市场保险需求大,发展潜力大。
劣势:(1)在国际上,中国保险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仍然很低。中国保险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世界。
(2)保险市场供给能力弱。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家中等水平的保险公司
(3)再保险不能充分地分担损失风险。目前国内再保险市场虽已成形,但尚属不成熟的初级阶段。二是面对国内巨灾风险或巨额风险,保险公司往往要独自应对,基本上形成了对国际再保险市场的高度依赖。
(4)资本实力相当弱。
(5)中资保险面临信誉危机。保险业迅速发展的这些年,保险服务大有提高,但诚信问题在管理、经营方面仍然很突出。
(6)经营理念陈旧,即在经营理念方面,不求效益的速度增长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
(7)更重要的是保险人才仍不能满足保险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