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客源国概况》章节习题及答案:第2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25
中自考《客源国概况》章节习题及答案:第2章
第二章 亚洲主要客源国概况
一、名词解释
1.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
2.敖包,蒙语“敖包”意即石堆,通常在行人经过较多的大路旁,是蒙古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祈祷、祭祀的场所,祭敖包是蒙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
3. 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又名泼水节,泰国最盛大的节日,是每年公历的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二、简答题
1.简述日本人的姓名结构、姓及名的含义。
日本人的姓名多用汉字,姓在前,名在后,读音仍用日语。日本人习惯只称呼姓,一般不叫名。日本人一般跟随父姓,日本女子出嫁后要随夫姓,男子入赘则要随妻姓。
日本人的姓有用一个汉字的,也有用几个汉字的。现在日本人的姓氏常见的有佐藤、铃木、田中、山本、高桥、中村、伊藤等,其中姓铃木(Suzuki)和佐藤(Sato)的最多。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村、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还有许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为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乌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中国经由朝鲜到日本定居的移民的姓。
日本人的名是由一个汉字或数个汉字组成。日本人的名字的含义很丰富。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表示伦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君代等表示远久,广、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并邪恶含义的字,如:瘦、饥、瘦、苦、怪、邪等是人们所忌讳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义,如:山本五十六,“五十六”是因出生时其父年龄五十六岁而得名。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忠信等内容。如黑田俊雄、奥野高广、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个特征。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广,一般来说,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结尾的名较多,如小林秀赖、三本武夫、岸俊男。
日本女子的名一般多用秀丽优雅、读音柔和的字词,如小百合、赤子、花子、佐和子。以“子”字结尾是近代日本女名的一个特点。现在许多女名后面都带一个“子”字。例如当代著名歌唱家加藤登纪子、芹洋子的名就是如此。另外,以江、代、美、枝等字结尾的名也不少,如大关行江、字野干代、江上由美、太原富枝等。
2.简述印度尼西亚人的姓名构成。
印度尼西亚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因而其姓名的构成也比较复杂。
伊斯兰教徒或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的地区(亚齐、加里曼丹、爪哇等),人们常用伊斯兰教名作为自己的名,如阿里(Ali)、穆罕默德(Mohammed)、马哈茂德(Machmud)等。平民姓名各节间往往用“宾”(Bin,意为“某某之子”)或“宾蒂”(Binti,意为“某某之女”)连接。在这些地区,只有贵族的姓才代代相传。平民的姓,每代各异。巴厘岛上的巴厘族信仰印度教,姓名与上述的情况相同。
基督教徒或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苏拉威西岛居民,不分贵族和平民,一般都用基督教名,也有固定的姓。如亨利·亚历克西斯·鲁道夫·蒂拉尔(Henry Alexis Rudolf Tilaar),“蒂拉尔”是姓,其余三节都是名。
3.简述娘惹文化。
东南亚有个峇峇(bā bā)娘惹族群,是数百年前中国移民和马来女人所生的后代,主要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爪哇一带。新加坡、槟榔屿、马六甲、英属殖民地的峇峇娘惹,又被称为海峡华人。男的是峇峇,女的为娘惹。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国传统习俗来自历史的某段时空,然后停格了,后来加入了马来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不等同于中土文化。
4.简述印度人的4大传统仪式。
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
1.生礼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2.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
3.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方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4.普迦仪式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