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针灸学》重要考点解析:行针手法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0

  行针手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谓之提,如此反复的做上下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手法。

  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颤的方法为弹法。

  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

  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为摇法

  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

  刮法、弹法可以应用于不宜施行大角度的腧穴;飞法可以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以应用于较为浅表的腧穴。

  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当针刺得气后,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医者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滞涩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当针下不得气时,需采取留针侯气的方法等待气至。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