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精选知识:足少阳胆经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9-07
中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二)与脏腑器官联系:胆、肝、耳、目、经筋系膺乳
(三)主治概要
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歌决:GB四十四足少阳,起瞳子止窍阴,头侧耳目鼻喉恙,热病胸肋身侧详。
(四)本经腧穴
1、瞳子 (Tóngzǐliáo,GB1)(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定位] 目外眦外侧约0。5寸,当眶骨外侧凹陷中。
[取法]“外眦五分瞳子”
[主治]
①头面疾患:(侧)头痛,眩晕,口眼歪斜;
②眼部疾患:目痛,目赤,目翳,迎风流泪,目多眵,目生翳膜,羞明。
[操作] 平刺0。3~0。5寸,三棱针点刺放血。
2、听会(Tīnghuì,GB2)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取法]“听会耳前珠陷详”
[主治]
①耳疾:耳聋、耳鸣等;“耳前三穴”之一
②齿痛、口眼歪斜;下颌关节痛,下颌关节习惯性
脱臼等面口疾患。
[操作] 微张口,直刺0。5~0。8寸。
3、率谷 (Shuàigǔ,GB8)(足太阳、少阳之会)
[定位]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取法]“率谷入发寸半量”
[功能]平肝熄风,宁神止吐
[主治]
①(偏)头痛,眩晕;失眠、精神过度紧张者;
② 小儿急、慢惊风;
③ 呕吐,尤醉酒头痛呕吐,穴可解酒。
[操作] 平刺0。5~0。8寸。
4、阳白(Yángbái,GB14)(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取法]“阳白眉上一寸量”
[主治]
①前头痛、偏头痛;
②目疾:目痛、视物模糊、眼睑动、眼睑下垂等;
③面瘫额纹消失(梅花针叩刺),眼睑闭合不全(配四白)
④美容:点揉、针刺防治额纹、抬头纹。
[操作] 平刺0。5~0。8寸。临床多向鱼腰、攒竹或丝竹空穴透刺。
5、风池(FēngChí,GB20)(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枕骨粗隆下缘,入后发际1寸处)。
[取法]“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约平耳垂下缘水平线。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等内风所致的病证;
② 感冒,面瘫,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风池穴即可祛外风,又擅长熄内风,为“治风要穴”。
“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席弘赋》
③头面五官病: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
④颈项痛、落枕、颈椎病等。
[现代研究]
①能改善视力,梅花针叩打此穴,可防治青少年近视。
②假性球麻痹: 配合翳风、风池、完骨等穴,效佳。
[操作]
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等,切忌不能朝前上方斜刺,以防刺入枕骨大孔,穿过小脑延髓池,刺伤延髓,出现意外。
6、肩井 ( Jiānjǐng,GB21)(足少阳、阳维脉之会)
[定位]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前直对乳头
[取法]“肩井大椎肩峰间”
[主治]
① 颈项强痛,肩背疼痛,落枕,上肢不遂等(本穴具有振奋人体精神作用);
②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乳房疾患 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③ 滞产,难产;“难产,针两肩井入1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千金方》
[操作] 直刺0。5~0。8寸,或向上、向后斜刺,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尤留针时要特别注意。孕妇禁针。本穴尚有发汗作用,对外感者重重提拿肩井穴可促进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