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精选知识:足太阳膀胱经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9-07

  6、志室(别名:精宫)

  ① 肾虚病证:遗精、阳痿等

  ② 腰痛(腰为肾之府)

  ③ 小便不利

  针刺操作

  ①胸段背俞穴一般是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

  ②腰段背俞穴一般是直刺0。8~1寸。

  ③虚证、寒证,可加灸;实证、瘀证,点刺放血。

  7、次(Cìliáo,BL32)

  [定位]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简便取法]俯卧,先找髂后上棘,其下一横指再内一横指处是穴。

  [主治]

  ①妇科病、男科病:月经不调、带下、痛经(胞宫);遗精、阳痿(精室)等证;

  ②小便不利;

  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8、秩边(Zhìbiān,BL54)

  [定位]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俯卧,依定位取穴。

  [主治]

  ①腰及下肢病证:腰骶、下肢病;

  ②前阴病:小便不利,癃闭,阴痛;

  ③后阴病:痔疮疼痛,便秘,脱肛;

  [操作]直刺1。5~3。0寸,或斜向会阴部刺,麻胀感,可传至足趾部或会阴部;可灸。

  秩边→水道:治疗前列腺首选。

  9、委中(Wěizhōng,BL40)(膀胱经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取法] “委中窝纹中央”

  [功能]清热醒脑,舒筋活络

  [主治]

  ①腰背痛,急性腰扭伤,尤实证,“腰背委中求”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②遗尿、小便难;

  ③腹痛、急性吐泻;高血压;“合主逆气而泻”

  ④中暑、丹毒、疔疮。

  别名“血郄” “四弯穴”之一

  [操作]直刺1~1。5寸,或点刺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强、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注意:凡晕血、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近端结扎,快速刺入静脉。

  “醒脑开窍”法要求针感:下肢抽动三次为度。

  10、承山 (Chéngshān,BL57)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取法]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腱下出现尖角凹陷处。“承山下分肉藏”

  [主治]

  ①腰背痛、腿疼转筋;

  ②痔疾(配长强)、便秘(配大肠俞)、脱肛(配百会)。“痔疾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可灸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11、昆仑 (Kūnlún,BL60)(膀胱经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法]“昆仑外踝跟腱间”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拘急、腰骶疼痛、足踝肿痛、足跟痛等痛证。②难产、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12、申脉(Shēnmài,BL62)(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取法] “踝下五分申脉穴”

  [主治]

  ①癫狂痫证;(“昼发灸阳跷夜发灸照海”) “鬼路”

  ②目疾:目赤肿痛,复视、眼肌痉挛等。

  ③嗜睡(白天):补申脉(阳跷)、泻照海(阴跷)失眠(夜间):泻申脉(阳跷)、补照海(阴跷)。

  ④《难经》“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足外翻),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足内翻)。

  [操作]直刺0。3~0。5寸。

  13、至阴(Zhìyīn,BL67)(膀胱经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取法]“至阴小趾外甲角”

  [功能]通鼻疗目,舒筋转胎

  [主治]①胎位不正,胞衣不下;难产,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③腰痛(配睛明);④中暑,发热,昏迷,癫狂;⑤祛风:皮肤瘙痒。

  [操作] 浅刺 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孕妇禁针。

  ① 治胎衣不下可配合谷、三阴交。

  ② 针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用补法并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③ 治疗坐骨神经痛顽固者,可在至阴穴点刺放血。

  [操作] 至阴纠正胎位:有效率高达98%。一般妊娠七月左右(28~30周)疗效最好;从胎位上看,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最差。让孕妇松开腰带仰卧床上,腹部四肢放松,即仰卧屈膝位,施术者点燃艾条后,分别在两侧至阴穴灸至20分钟,1~2次/天,至胎位转正为止。子宫畸形,骨盆狭窄者无效。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