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中药词典大全:熊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21

  药名: 熊胆

  品名: ①黑熊(《纲目》)又名:熊(《诗经》),猪熊(《尔雅翼》),狗熊(《广东新语》),黑瞎子、登仓、狗驼子。②棕熊,又名:罴(《诗经》),黄熊(陆玑《诗疏》),豭罴(《尔雅》郭璞注),马熊(《尔雅翼》),人熊(《纲目》)。

  汉语拼音: XIONGDAN

  拉丁名: 药材Fel Ursi原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棕熊Ursus arctos L.

  英文译名: Bear Gall, Gall of 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 Asiatic Black Bear,Gall of Ursus arctos Linnaeus Brown Bear

  中药材基原: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

  动植物资源分布: ①黑熊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东北及华北较多。②棕熊:分布东北、华北和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药材主产云南、黑龙江、吉林。此外,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湖北、湖南、陕西、福建等地亦产。以云南所产的云胆品质最优;黑龙江、吉林所产的东胆产量最大。

  动植物生态环境: ①黑熊(《纲目》)栖于森林,有冬季睡眠习性。多白天活动,能直立行走,善爬树和游泳,多独居。②棕熊生活习性与上种相近。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一般于冬季捕捉,捕获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口扎紧,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不宜晒干或烘干,以防腐臭。

  药用部位: 以上两种动物的足掌(熊掌)、肉(熊肉)、筋(熊筋)、骨(熊骨)、脑(熊脑)、脂肪(熊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药材鉴定: 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主含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又合胆留醇及胆色素。从黑熊胆中可得约20%的牛磺熊脱氧胆酸(Tauro-ursodesoxy cholicacid),此是熊胆主要成分,被水解则生牛磺酸(Taurine)与熊脱氧胆酸(Ursodesoxy cholic acid)。熊胆又含少量鹅脱氧胆酸(Chenodesoxy cholic acid)及胆酸(Cholic acid)。熊脱氧胆酸为鹅脱氧胆酸的立体异构物,乃熊胆的特殊成分,可与它兽的胆相区别。主含胆酸类,其中有效成分为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soxycholic acid),含量约20%,水解生成牛磺酸(taurine)及熊去氧胆酸(ursodesoxycholic acid);尚含少量鹅去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及胆酸(cholic acid),并含多种氨基酸。又报道红棕色和青棕色的熊胆含牛磺去氧胆酸的量最高,总胆酸为胆汁的58%-79%。黑色熊胆的总胆酸为胆汁的23%-26%。又报道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活熊胆汁中有14种微量元素,药用熊胆中为10种微量元素。

  中药化学鉴定: (1)取胆仁少许投入水中,可在水面盘旋而逐渐溶解,显黄色线状下沉容器底而不扩散;另取胆汁碎末用火烧之,则起泡而无腥气。(2)取胆仁粉末在紫外灯下应显黄白色荧光,而不应显棕黄色荧光;另取粉末溶于7%冰醋酸溶液中,溶液不应显浅蓝色乳浊荧光(与牛、羊胆区别)。(3)薄层层析:取胆仁加甲醇温热使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近干,加20%氢氧化钠水解,放冷,加盐酸至pH2-3,以乙酸乙酯萃取,点与硅胶G板上,用异心烷-乙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上层液展开,喷30%硫酸,105℃干燥10min显色,以熊去氧胆酸为对照品,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炮制方法: 去净皮膜,研成细末用。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①解痉作用用小白鼠离体肠管,以乙酰胆碱造成的痉挛,研究了8个地区的熊胆以及野熊、野猪胆的解痉作用,其中以西藏产者解痉效力最强,其他地区所产黑熊胆及日本产琥珀色熊胆解痉效力也较强,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牛磺熊脱氧胆酸,其解痉原理与罂粟碱相似。②抗惊厥作用熊脱氧胆酸钠 Na-ursodesoxycholate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与鹅脱氧胆酸钠及胆酸钠合用能增强其解毒作用。③对心脏的影响云南墨胆之水溶液对离体蛙心少量兴奋,大量抑制。中国药材学:①抗惊镇静作用:熊胆50mg/kg 腹腔注射,能使小鼠明显对抗电惊厥;熊去氧胆酸钠对硝酸士的宁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使小鼠对硝酸士的宁耐受量增加3倍,鹅去氧胆酸与胆酸的解毒作用更强。熊胆15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对肠平滑肌的影响:黑熊活体人工引流制得的熊胆粉及天然熊胆100mg/kg或300mg/kg灌胃,均有抑制小鼠肠蠕动作用,前者作用强于后者;熊胆粉及天然熊胆浓度为0.3、1.0mg/ml,能非竞争性对抗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有报道,熊胆对离体兔肠50μg/ml呈兴奋作用,300μg/ml呈抑制作用③利胆作用:在猪肝的灌流实验中,胆酸使胆汁流量比对照组增加5倍,但去氧胆酸静注和熊去氧胆酸口服,对胆瘘鼠的胆汁酸增加量没有影响。④其它:熊胆粉液、天然熊胆液灌胃50mg/kg或100mg/kg,对松节油致热兔有一定的作用;熊胆1:10浓度对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卡他奈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毒理学: 毒性:熊胆腹腔注射及灌胃,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1165mg/kg及8600mg/kg。

  药性: 苦,寒。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肝、胆、脾、胃经。①《纲目》: "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胆经。"③《本草求真》: "入心、肝,兼入脾、大肠。"

  功效: 清热,镇痉,明目,杀虫。

  性味分类: 清热药,明目药

  主治: 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痫,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

  用药忌宜: ①《药性论》:恶防己、地黄。②《本经逢原》:凡实热之证,用之咸宜,苟涉虚象,便当严禁。

  选方: ①治小儿惊痫: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食疗本草》)②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③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人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④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一分,青黛半两,蟾酥半两,黄连末半两,牛黄一分。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⑤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⑥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⑦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⑧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⑨治小儿府疮蚀鼻:熊胆半分。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熊胆气味与象胆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胆皆极苦寒,而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小儿疳积,多致目内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脏邪热壅滞,则二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用此泻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证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闭者,多因肝、肾两虚,宜滋阴、养血、清热为急,诸胆皆不得用。①《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②《唐本草》:疗时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疳GU心痛。③《日华子本草》:治疳疮,真鼻疮,及诸疳疾。④《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⑤《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⑥《本草述》:治喉痹。⑦《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⑧《随息居饮食谱》:治疗疽。

  考证: 出自《 药性论》; ①《本草图经》:熊胆阴干用,然亦多伪。欲试之,取粟颗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者为真。②《纲目》:按钱乙云,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耳。

  药材基原分类: 哺乳类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