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词典大全:鲟鱼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6
中药名: 鲟鱼
品名: 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 H E N G鰽(《上林赋》),尉鱼、仲明鱼(陆矾《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碧鱼(《纲目》)。
汉语拼音: XUNYU
拉丁名: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英文译名: Chinese sturgeon, Chinese paddlefish
中药材基原: 为鲟科动物中华鲟的肉。
药性: 甘,平。①《本草拾遗》:甘,平,无毒。②《医林纂要》:甘,温。
归经: 《本草撮要》: "入手太阴、厥阴经。"肺、心包二经
功效: 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性味分类: 补益药,活血药,利尿通淋药
主治: 治血淋,淋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煮食。
各家论述: ①《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②《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③《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①《本草拾遗》:鲟鱼,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鼻上肉作脯名鹿头,一名鹿肉,补虚下气。子如小豆,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②《纲目》:鲟,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亦鳣属也。岫居,长者丈余,至春始出而浮阳,见日则目眩,其状如鳣,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颔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味亚于鳣,髻骨不脆。
药材基原分类: 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