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一轮思想品德复习知识梳理:自尊自强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2-12
中中考一轮思品复习知识梳理主题二:自尊自强
考点5. 了解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为什么说是可贵的?
答:(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2)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3)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珍爱生命要:(1)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2)肯定、尊重、悦纳生命;(4)创造、延伸生命的价值。
考点6: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懂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怎样创造生命的价值?
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劳动)为社会作贡献来创造生命的价值。
考点7:能分辨自尊和知耻,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漆,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自尊的表现:①知耻;②最看重自己的人格;③不做有损人格的事;④尊重他人。
(2)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是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感到羞耻的心理;
(3)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的心理,是扭曲的“自尊心”。
考点8: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准备过独立的生活。
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要培养自信心?
答:(1)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①自信为我们搭起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从容地享受生活乐趣。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要培养自立能力?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依赖他人。
(2)人生需要自立:①自立的过程也是我们锻炼生活能力、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唯有自立才能成为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3)培养自立能力要:①在思想上,告别依赖,树立自立意识;②在行动上,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③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考点9: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自强的含义是什么?
答: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为什么要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答:(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怎样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答:(1)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理想是自强的航标);(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4)要有坚强的意志,敢于面对困难。
考点10:知道责任感的含义,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
责任的含义是什么?
答: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当做某些事情。
青少年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答:①对自己负责;②对他人负责;③对集体负责;④对国家负责;⑤对社会负责。
怎样做一个负责作的公民?
答:(1)我们的责任包括:①对自己负责(信守承诺;勇担过错)。②对他人负责;③对集体负责(关爱集体);④对国家负责;⑤对社会负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2)①对可以选择的责任,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评估和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也要全身心地投入。总之要自觉、主动承担责任,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考点11:知道正确的是非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
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良知;具体的是非善恶的标尺是:道德、法律、好榜样。
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标尺?
答:①懂道德,学法律;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④树立美好理想。
考点12:知道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面对诱惑,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答:(1)对成功和荣誉,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2)对待金钱,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3)对电子游戏决不能沉迷。(4)对黄赌毒和邪教要认清危害,坚决抵制。
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答:面对不良诱惑,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具体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④联想后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