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3-11
中语文答案
1、C 解析 A项,“孔”应为“空”;B项,“溯”应读“sù”,“添”应为“天”;D项,“麓”应读“lù”。
2、D 解析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对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
3、D 解析 A项,“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再次”和“蝉联”语意重复;C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4、D
5、B(欧阳修是宋代的)
6、(1)悠悠我心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得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任写两句即可)
7、(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有的人(4)从此、从这以后
8、“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9、(1)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10、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1、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12、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13、①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风景,乡村因它显得清新美丽,人因它感到愉悦。②傍晚的炊烟是无声的召唤,农家的生活因它而有规律且十分和谐。 ③故乡的炊烟里更有母亲博大无私的爱。
14、①这样写既起到了照应文章标题的作用,②又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深情回忆。③同时也和结尾处思念故乡、感悟母爱亲情呼应。
15、①记忆中的母亲烤出的是“焦香可口”的玉米,如今年岁已老的母亲烤糊了玉米。但在作者口里,两种玉米吃出的都是一样的味,一样的情。 ②作者在这里将两次烤出的玉米构成对比,意在突出母亲的那颗拳拳之心,那份博大无私的爱。
16、随着乡村逐渐城镇化,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经越来越远,乡村的炊烟也在渐渐消失,因此偶尔出现的炊烟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昔日炊烟袅袅的景象只能珍藏在记忆深处了。
17、炊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寄予了作者对故乡人事的怀念,所以对消失的炊烟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但同时作者意识到这又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1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9、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和筑巢的艰难。
举例子,列举北美绿鹏、黄鹂、绿色阔嘴鸟、褐雨燕、金丝燕五种鸟类筑巢的形状和特点,说明了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高明的筑巢技术,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①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或自己的羽毛等做成,能适应环境。
②鸟巢不仅坚硬结实,而且奇特多样、精美灵巧。
21、鸟类筑巢产生的历史;鸟类筑巢的取材;鸟类筑巢的技术;鸟类筑巢的原因。
22、逻辑顺序。不同意。最后一点虽然是普遍认知,但却不排除其他可能性,而前两点具有权威性,所以前两点放在前面。
23.(1)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2分)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2分)
(若学生不考虑尾字平仄导致上下联顺序颠倒则得一半分)
(2)略(2分)
(3)春天有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重组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除惊蛰外,任选其中一个节气作答,大意正确即可。节气1分,含义1分,共2分)
24、傅雷家书 莫扎特 傅聪 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