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作文范文:材料题(如何引述材料)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5-12
中如何引述材料
【训练目标】
1、明确引述材料的目的。2、掌握引述材料的四种方法。
3、学会根据材料灵活引述,为文章中心服务。
【训练重点】学会根据材料灵活引述,为文章中心服务。
【学习过程】
一、为什么要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所以文章就需要在开头、中间或结尾适时引述材料,作为文章中心的依据,所以引述材料至关重要。
二、如何引述材料?
四种引述方法:套用、概用、选用、化用。
简单了解一下这四个词语的基本含义。
所谓“套用”就是指材料被全部引述。
所谓“概用”就是指高度概括材料内容。
所谓“选用”就是选取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内容,与文章中心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所谓“化用”就是将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化用到文章当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
那么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我们将采用不同的引述方法。
三、实战演练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我们手中所拿到的四类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更适合采用哪种引述方法。
第一类材料:(2009年 大连)
材料一: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材料二: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会失去群星。”
第一类材料属于名言警句类材料,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更适合用哪种方法?
解析:这类名言警句式的材料,可以全部被引述。这就是方法一:套用。
欣赏例文,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
《亲切的怀恋》
走在古城的巷子里,阳光是黯淡而模糊的。古老的唱机泛着柔和的色泽,轻吟浅唱,我看见西下的夕阳——诗人曾在同样的黄昏浅吟“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此时,我想起了一些儿时的日子,一些记忆的人们,最动人的是有关爸爸亲切的瞬间,让我久久怀恋。
解析:这是对第一则材料的套用,进而引出本文对爸爸的亲切的怀恋,说明文章“亲切的怀恋”这一中心是源于材料,有所依据的。
思考:那么,对于“材料二”,你认为它能作为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中心的依据呢?
从小到大都不是聪明的小孩,没有出奇的想法,也没有精湛的记忆。但妈妈一直告诉我,尽力过就好,人生有了拼搏的过程才不后悔。我一直坚信,我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一模考试成绩揭晓,出奇的差,心情随之亦然。但是还是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只顾着感伤眼前失去的而忽略了身边的其他风景,切勿因小而失大,还有二模呢,还有最重要的中考等着我呢。
明确:第二段文字适合。那就请同学们在第二段文字中套用这则材料吧。
方法指导:“套用”可前可后,只要衔接顺畅,能导出中心即可
例文:一模考试成绩揭晓,出奇的差,心情随之亦然。但是还是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只顾着感伤眼前失去的而忽略了身边的其他风景,切勿因小而失大,还有二模呢,还有最重要的中考等着我呢。这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会失去群星。”
解析:此时,我们把材料放在“不要只顾着感伤眼前失去的而忽略了身边的其他风景,切勿因小而失大”这一中心之后,其实材料也可以放在文章中心之前,如刚才例文所给的语段,所以说,套用材料的位置可以灵活多变,但殊途同归,目的一致,说明文章的中心是源于材料的。
而有一类材料,如果采用套用法,就会适得其反。
第二类材料。(2009年 吉林)请大家默看第二类材料。
这是一个14岁男孩每天几乎不变的生活:早上5点30分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灌到暖壶里(留着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脸、打针、吃药,接着做好早饭、午饭(留着奶奶白天吃),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一溜儿小跑回家,伺候奶奶吃饭、洗脚、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之后才开始做作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这是一个令人几乎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出生8个月后,母亲离婚离开了家,接着父亲出去打工也离开了家,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5岁那年,奶奶又得了糖尿病合并症,双目失明。从那时起,这个男孩用柔弱的肩膀,艰难地挑起生活的担子,九年如一日地照顾身患重病的奶奶,书写了一篇大孝至爱的感人传奇。
这个男孩叫马鹏飞,是辽宁省沈阳市147中学初一学生,曾先后被评为“沈阳市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辽宁省道德小模范”“2008年度全国十大真情人物”。
小鹏飞说:“我就是奶奶的大树,奶奶就靠着我来乘凉。”“在学校有朋友,有老师,挺好;回家可以照顾奶奶,可以学习,也挺幸福的。”小鹏飞在日记里写道:要努力学习,将来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热心人,尽全力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解析:第二类材料和第一类相反,讲述故事,绵长深刻,更适合用哪种方法?
这是一篇大孝至爱的感人传奇,读完后我们一定感受颇深。引述材料时切忌套用材料,否则文章会很拖沓。此时需要高度概括材料内容,即概用,从而让文章的中心有据可依。
请同学们齐读下面一篇优秀习作的开头部分:
《坚守责任》
长夜漆黑如墨,北斗星依然坚守着它指引光明的责任;空气污浊如雾,行道树依然坚守着它美化环境的作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坚守责任,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好品质。十四岁的男孩马鹏飞九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奶奶,从不退缩,他坚守了照顾老人的责任。
思考:1、文章中,哪些语句是对材料内容的高度概括?
“坚守责任,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好品质。”“十四岁的男孩马鹏飞九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奶奶,从不退缩,他坚守了照顾老人的责任。”
解析: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材料内容。这就是方法二:概用。
2、由此得出的文章中心是什么?
坚守责任是一种美德。(学会坚守。责任在肩,勇于担当。)
3、“概用”部分中哪些词句体现“坚守”?哪些词句体现“责任”?
“九年如一日”、 “悉心照顾奶奶,从不退缩”
总结:总之,对材料的概用要紧紧围绕着“坚守”与“责任”。所以说,概用材料要紧扣文章中心,不能盲目概括。那么,对于这则材料,你还能提炼出怎样的中心?围绕中心,你应该如何引述材料?
(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可能有孝老爱亲、笑对生活的苦难、感恩的心等中心,及时追问:围绕中心,你应该如何引述材料?)
解析:所以说,在概用材料时,特别需要注意,提炼的中心不同,概括的角度也不同。要围绕中心来概用材料,不要盲目的复述材料。
第三类材料 (2007年 成都)
墙壁上,一只虫子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过了一会儿, 它又沿着墙根, 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
有两个人同时注视着这只虫子,第一个人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如此执著、顽强,真正百折不回啊!”另一个人禁不住叹了一口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何时才能爬到墙顶呢?稍微改变一下方向,不就容易上去了吗?”
材料本身很明显的包含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写作时一般侧重选取一个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那引述材料更适合用哪种方法?选用。
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这则材料,其他同学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材料中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学生可能会有百折不挠、学会变通这两个观点
解析:无论我们把哪个观点作为我们文章的中心,在引述时都应该选取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那些材料,而那些不相关的可以忽略。这就是选用。
比如: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跌落下来,接着往上爬,再跌落下来,再往上爬,这样,何时才能爬上墙顶啊!如果稍微改变一下方向不就容易上去了吗?生活中好多时候也一样,看似山穷水尽了,其实只要我们变通一下,改变一下方式或方法,就可能会有柳暗花明。
解析:这段话把“学会变通”作为文章的中心,划线部分即是对材料的选用,选取了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那些材料。
如果把“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伟大的”作为文章中心,请你选用材料,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让文章的中心有据可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这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贵的,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写,然后读,自己要有点评,是否是选用法)
最后,介绍一种最巧妙的引述材料的方法——这就是化用。
这类材料和第三类不同,材料本身有一句点睛之笔,比如材料中的“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句,它能一针见血的点明材料的主旨,这类材料更适合“化用” 的引述方法。将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化用到文章当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文章就会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请自由大声朗读一遍下面这则材料,并找出这则材料的点睛之笔。(2009年 哈尔滨)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点懊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处分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劝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点比你大,是由于上帝特殊爱好他的芳香。”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别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有名的盲人推拿师,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业绩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
思考:1、点睛之笔是什么?
有的人缺点比你大,是由于上帝特殊爱好他的芳香。
2、我们可以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是什么?
缺陷也是一种美丽
学会把这点睛之笔化用到下面这篇文章中。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
《残缺也是一种美丽》
春天因没有果实才有了花的璀璨;夏天因少了凉爽才有了火一般的热情;秋天因少了绿色才有了红叶的灿烂;冬天因少了生气才有了雪的洁白。所以说,残缺也是一种美丽。
所以说,“残缺也是一种美丽”这个中心就从材料中来,源于材料。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四种引述材料的方法,因为文章的中心缘于材料,为了让中心有据可依,所以引述材料至关重要。掌握了引述材料的方法,就能让文章的中心成为有源之水。让我们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吧。
四、学以致用
请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你能提炼出什么中心?(2009年 河南)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够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分享、奉献等中心
请同学们写一个片段。
要求:任选一种方法来引述材料,进而得出你文章的中心。
(学生先写,再读。要给予评价,运用什么方法,得出什么观点,提醒学生过渡要自然,衔接要顺畅)
我写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欣赏: 生命的境界
生命,以时间为载体,以贡献的多少来反映其价值。生命的境界取决于后者,而非前者。在我看来,生命有三种境界。
能够衣食无忧,此乃生命的最低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生命只是在延伸着生命的长度,无法扩展生命的宽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毫无区别。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生命的价值大打折扣。人一旦沦入此境界,就只知道贪图享乐,不劳而获,失去原有的进取心。从表面上看,这些生命仿佛很充实,而事实上这些生命早已不复存在,因为无价值的生命必然被自然所淘汰。
追求充实的精神世界,此乃生命的较高境界。这也是人的生命独特性的体现。对于这些生命而言,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拼搏,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由于这些生命拥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很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会在奋斗的过程中迷失方向。美国着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从12岁当报童开始,就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学习和实验。在工作中,爱迪生坚信的是“勤奋加恒心”。他常常废寝忘食,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8小时以上,若用平常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早就成倍地增长了,生命的境界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因此,在79岁生日那天,他风趣地说:“我已经是135岁了。”
乐于奉献便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给予。雷锋乐于奉献,人们将其铭记;范仲淹处江湖之远而心怀天下,历史为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奉献者付出的是时间、金钱,甚至是无价的生命,而收获的却是高贵的人格和不朽的灵魂,他们的生命境界也因此无限地提升。比尔·盖茨已经是腰缠万贯的世界首富,为了从事慈善事业,他辞去微软总裁的职务,全身心地投身于慈善事业。他曾说过:“许多人死后都希望能够升入天堂,而从事慈善事业便是最好的方法。”奉献为生命的价值加码,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生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未经雕琢的宝石,那就让我们用心雕琢,创造一个完美的生命境界。
结束语:同一则材料,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引述。从而获得异曲同工之妙,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但殊途同归,目的一致,就是让文章的中心源于材料。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这些引述材料的方法,驾驭材料作文也会更加的轻松自如,让材料作文不再是我们作文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