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9-02
中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答题方式: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行,流过。溪水经过小桥后不再流回,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
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典型例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从“怎么样”写的角度命题:
常见的描写角度:
①五种感觉: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
②空间方位。如上下、远近等。
③时间的变化。例如华清宫前后的变化。
④情感角度的变化,以他人思念自己,来写自己对他人的思念。例如,“遥知兄弟登山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⑤各种修辞方法(是从句子而言)。
⑥抒情的方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
⑦其他描写的技巧。例如虚实、抑扬、动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