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4-0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岷江上游地势陡峻,流至成都平原,水流
突然减速,挟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逢雨季,江水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李冰在岷江中游江水从山区转入平原的灌县一带,建筑阻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蓄水用于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写出字母A和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根据材料说出该工程的建成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

  (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并谈谈从材料三中得到的启示。(4分)

  (1)A: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2分)

  (2)都江堰。(2分)防洪和灌溉。(2分)

  (3)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其他史实,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分)启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吸收先进文化,将走向衰亡;只有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推动其文化的不断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
是来求
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

  图5 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

  (1)鸦片战争。(2分)《南京条约》(2分)

(2)收回山东主权。( 2分)五四运动。(2分)

  (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2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同,增进了与会各国的团结;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分)

  (4)从屈辱外交,到拥有独立外交,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