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云南曲靖市中考语文模拟冲刺卷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05
中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每题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狩猎 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
B.干涸(gù) 炽热 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
C.花圃(pǔ) 荫蔽 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
D.恣睢(zì) 取缔 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
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张驰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D.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撩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出现失误﹣﹣五环变四环,真让人叹为观止.
B.春晚舞台上,蔡明那幽默滑稽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
C.正因为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4.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 ……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里的梁山被描写为“八方共城,异姓一家”,人人平等,人人互爱.因此美国作家安妮把它翻译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B.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就要不屈不挠地抗争.《名人传》告诉我们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属于后者.
C.在《傅雷家书》中,傅聪在书中谈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还谈及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等.
D.《昆虫记》是英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7.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光盘行动”倡导不浪费粮食,这让我们想起《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辛苦劳作的诗句: , 。
(4))《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表现作者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的句子是: ,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
, 。
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
8.交通,是城市文明的窗口。7月我市启动“中国梦•文明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通过提高公民文明交通素养、整治道路通行秩序、改善出行环境等措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有序。请你参与其中。
【我调查】
(1)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从中提炼出两条关于文明出行的信息。
材料一:在现场记者从南城门到马路对面的广场,为了节省着短短的几十秒钟,竟成了很多人选择横穿马路、闯红灯的理由。更遗憾的是面对交巡警、文明交通志愿者的劝导,一些人还不以为然:“那么多人都在过,我为啥就不能?”“我一个大活 人站在那里,哪个司机敢撞上来?”“不可能我过马路,车就刚好撞我?”侥幸,成了不少人横穿马路、闯红灯的又一理由。
材料二:“交巡警拉横幅,志愿者举牌子,他们一起向行人来回示范,提醒大家过马路要看绿灯、走斑马线、文明出行……”昨日,一行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天上午她正要去买菜经过路口时,见一名戴着红色帽子的志愿者手举“珍爱生命,文明过马路”的警示牌在斑马线上来回走,而附近还有很多交巡警,也在带领行人走斑马线。行人说,看到这种情况,她和马路两头的行人都自觉地跟在志愿者身后,规范过马路。
材料三:除了现场劝导,宣传也是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一个方面。为此,志愿者们制作和悬挂了“慢慢人生路,不急这几步”“安全在脚下,生命在手中”等宣传标语和漫画吸引市民的目光加深市民对交通文明行为的印象。
【我行动】
(2)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面对材料一中横穿马路的行为你怎样劝说?(不超过30字)
【我宣传】
(3)“宣传也是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一个方面”请你仿照材料三所给的宣传标语再拟写一则。
宣传标语: 。
三、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下面各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本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当朝统治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作者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
间: |
|
②小惠未徧 |
徧: |
|
③神弗福也 |
福: |
|
④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
非: |
|
(2)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
C.百姓与之则安 |
D.辍耕之垄上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②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译文: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11.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一说“好声音”
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
②“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③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
④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
⑤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1)仿照下面划线语句,根据第④段中的相关内容填空,概括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过程。
能量碰撞产生声音﹣﹣ ﹣﹣ ﹣﹣耳蜗分辨振动信息。
(2)为什么说“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3)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王微微
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幕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裤,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 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闻饱满的感情、主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的理解。
(2)文中记叙了我成长中的三位老师,请简要概括他们的事迹及对“我”的影响。
(3)品味下面句子中的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②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揣摩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
②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问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5)下面A、B两句话是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处的不同结尾方式,请你选择一种结尾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A.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B.微风中,金黄的树叶,打着旋,沿着不同的运动轨迹,轻轻扬扬地舞蹈!没有缘由的,我想起了你,你也在我的成长岁月中舞蹈过,让我的成长也绚丽起来。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我选 。
四、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3.写作。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少于600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2016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每题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狩猎 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
B.干涸(gù) 炽热 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
C.花圃(pǔ) 荫蔽 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
D.恣睢(zì) 取缔 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常见易错字.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亘古”应读作“gèn”,“挺而走险”应写作“铤而走险”;
B.“干涸”应读作“hé”,“万恶不郝”应写作“万恶不赦”;
C.“ 粗制烂造”应写作“粗制滥造”;
D.正确.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张驰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D.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撩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考点】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书写,解答时需要平时的积累完成作答.
【解答】A.“张驰不定”应写作“张弛不定”;
B.“躁热”应写作“燥热”;
C.正确;
D.“穷愁撩倒”应写作“穷愁潦倒”.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出现失误﹣﹣五环变四环,真让人叹为观止.
B.春晚舞台上,蔡明那幽默滑稽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
C.正因为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他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不当,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成语是褒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
B.使用正确,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C.使用有误,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该成语是贬义词,所以用于此处不恰当.
D.使用有误,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句中的意思是各地美食品种多,并不是有意见分歧,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B.
4.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 ……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考点】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分析】本道题考查续写,要注意前后语句的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解答】抓住例句填空后“走出”一词,思考其陈述的主体应该是“沼泽”而不是“雪山”,以此排除AD两项,“沼泽地”的特点应该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故B对.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正确;
B缺少主语,应删除“对于”;
C句“无论干部和群众”与“毫无例外”重复,应删除“毫不例外”,改为“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
D句缺少主语,应删除“经过”;
故选A.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里的梁山被描写为“八方共城,异姓一家”,人人平等,人人互爱.因此美国作家安妮把它翻译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B.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就要不屈不挠地抗争.《名人传》告诉我们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属于后者.
C.在《傅雷家书》中,傅聪在书中谈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还谈及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等.
D.《昆虫记》是英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综合,解答此题要结合名著内容,根据要求给出答案.
【解答】A.安妮应为赛珍珠;
B.正确;
C.傅聪应为傅雷;
D.英国应为法国.
故选:B
7.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光盘行动”倡导不浪费粮食,这让我们想起《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辛苦劳作的诗句: 足蒸暑土气 , 背灼炎天光 。
(4))《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表现作者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重点词:烛)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重点词:灼)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词:帆)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重点词:酥)
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
8.交通,是城市文明的窗口。7月我市启动“中国梦•文明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通过提高公民文明交通素养、整治道路通行秩序、改善出行环境等措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有序。请你参与其中。
【我调查】
(1)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从中提炼出两条关于文明出行的信息。
材料一:在现场记者从南城门到马路对面的广场,为了节省着短短的几十秒钟,竟成了很多人选择横穿马路、闯红灯的理由。更遗憾的是面对交巡警、文明交通志愿者的劝导,一些人还不以为然:“那么多人都在过,我为啥就不能?”“我一个大活 人站在那里,哪个司机敢撞上来?”“不可能我过马路,车就刚好撞我?”侥幸,成了不少人横穿马路、闯红灯的又一理由。
材料二:“交巡警拉横幅,志愿者举牌子,他们一起向行人来回示范,提醒大家过马路要看绿灯、走斑马线、文明出行……”昨日,一行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天上午她正要去买菜经过路口时,见一名戴着红色帽子的志愿者手举“珍爱生命,文明过马路”的警示牌在斑马线上来回走,而附近还有很多交巡警,也在带领行人走斑马线。行人说,看到这种情况,她和马路两头的行人都自觉地跟在志愿者身后,规范过马路。
材料三:除了现场劝导,宣传也是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一个方面。为此,志愿者们制作和悬挂了“慢慢人生路,不急这几步”“安全在脚下,生命在手中”等宣传标语和漫画吸引市民的目光加深市民对交通文明行为的印象。 ①节省时间和侥幸心理是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绿灯的主要理由.②现场劝导和加强宣传是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有效方式.
【我行动】
(2)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面对材料一中横穿马路的行为你怎样劝说?(不超过30字)
【我宣传】
(3)“宣传也是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一个方面”请你仿照材料三所给的宣传标语再拟写一则。
宣传标语: 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此题是一道语言表述综合题,第(1)题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第(2)题是口语交际中劝说类题型,第(3)题是写宣传标语.
【解答】第(1)题,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概括提炼出主要内容.此处能总结概括出“横穿马路、闯红绿灯”和“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有效方式”即可.
第(2)题,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此处要求紧扣语言交际的目的性,答案设计要合情合理.
第(3)题,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拟写宣传标语,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
答案:
(1)①节省时间和侥幸心理是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绿灯的主要理由.②现场劝导和加强宣传是促成市民养成交通文明良好习惯的有效方式.
(2)XX,不要乱穿公路嘛,万一车子把你撞到了怎么办?请以后遵守交通规则,走斑马线,并且在红灯亮起后不要乱穿马路.好吗?
(3)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三、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下面各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本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当朝统治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作者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考点】怀古咏史诗;诗歌思想情感.
【分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赏析正确;
B:赏析正确;
C:赏析正确;
D:赏析不正确.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不是晚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及重点字词的及作者的情感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某句诗的画面.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和适当的描写.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写法,也就是烟雾和月光既笼罩着江水,也笼罩着沙滩.这一点在特别注意.“笼”字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寄托了作者的忧愁和伤感.
答案:
(1)D
(2)此句中连用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寄托了作者的忧愁和伤感.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
间: |
参与 |
②小惠未徧 |
徧: |
普遍 |
③神弗福也 |
福: |
保佑 |
④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
非: |
不 |
(2)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B.
A.肉食者谋之 |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
C.百姓与之则安 |
D.辍耕之垄上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②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译文: 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齐桓公问管仲:“君王要重视(贵:重视,崇尚)什么?”(管仲回答)说:“要看重天.”桓公仰望着(天).管仲说:“所说的天,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诗经》说:有的人们不良善,徒然相怨在一方.如果百姓埋怨他的官员,最后国家却不灭亡的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徧:通“遍”,普遍;
③句意为: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福:保佑;
④句意为: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非:不.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句意为: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之: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
B.句意为: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之:的.
C.句意为: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之:代词,指代政事.
D.句意为:停止耕种到田间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去,往.
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句意为: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②句重点词语有:“与”,赞同;“辅”,辅佐;“非”,非议;“背”,反对.句意为: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甲】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乙】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两篇文章都是围绕 “取信于民” “得民心”“民为贵”的观点展开议论的.
答案:(1)①参与;②普遍;③保佑;④不
(2)B.
(3)①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②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4)【甲】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乙】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两篇文章都是围绕 “取信于民” “得民心”“民为贵”的观点展开议论的.
11.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一说“好声音”
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
②“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③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
④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
⑤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1)仿照下面划线语句,根据第④段中的相关内容填空,概括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过程。
能量碰撞产生声音﹣﹣ 声音传播抵达耳道 ﹣﹣ 耳膜振动传到内耳 ﹣﹣耳蜗分辨振动信息。
(2)为什么说“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3)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说明方法.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中国好声音”受到瞩目引出说明对象,接着指出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然后介绍了构成声音的过程,最后介绍了听觉和听音的区别.
【解答】(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提取,细读第四段,根据“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据此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即可解答.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五段“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据此概括解答.
(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14000”可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在于“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
答案:
(1).声音传播抵达耳道 耳膜振动传到内耳.
(2).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听音是由大脑对声音再做出反应.
(3).不能;因为“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它表明能量的表现形式是有多种的,振动只是其中的一种,删掉“之一”,就改变了愿意,不符合实际情况.
(4).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毛状声音感知细胞的数量.
12.阅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王微微
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幕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裤,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 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闻饱满的感情、主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的理解。
(2)文中记叙了我成长中的三位老师,请简要概括他们的事迹及对“我”的影响。
(3)品味下面句子中的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②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揣摩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
②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问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5)下面A、B两句话是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处的不同结尾方式,请你选择一种结尾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A.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B.微风中,金黄的树叶,打着旋,沿着不同的运动轨迹,轻轻扬扬地舞蹈!没有缘由的,我想起了你,你也在我的成长岁月中舞蹈过,让我的成长也绚丽起来。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我选 A 。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记述的是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对我们严格要求,多年后遇到老师的女儿,才知道老师教我们的是气质;毕业后和老师交谈,才知道老师教我们的是不要错过自己;后来偷偷写诗,才知道老师教我们懂得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仿佛盛装莅临,这样的教育对我的成长意义深远.我为此感谢那些老师.
【解答】(1)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如果比较含蓄,则通过总结各段中心句来概括.“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是指感谢三位老师给我的深刻影响,因为有他们我懂得教养的美,不要错过自己,要有梦想,这些都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仿佛盛装莅临,使我不断更好的成长.
(2)本题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通过概括人物事件,结合文中句子可以得到答案.本文写到了三位老师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对我们严格要求希望我们拥有教养.初一时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希望我们学会不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教我们写诗希望我们懂得有梦想.
(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①“接地气接地气”原意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在句子中是形容女孩不骄傲,平易近人,表现我对有教养的女孩的赞美之情.
②神态描写,表现了初中班主任对我们的宠爱与喜欢.
(4)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①侧面描写,通过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表现了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女儿的教养之美.②运用拟人和反复,表现了高中老师对诗歌和梦想的执着追求与热爱之情.
(5)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示例:A好,这句话引用名人名言,阐述了文章的主旨,呼应了文章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
(1)“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是指感谢三位老师给我的深刻影响,因为有他们我懂得教养的美,不要错过自己,要有梦想,这些都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仿佛盛装莅临,使我不断更好的成长.
(2)本文写到了三位老师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对我们严格要求希望我们拥有教养.初一时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希望我们学会不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教我们写诗希望我们懂得有梦想.
(3)①“接地气接地气”原意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在句子中是形容女孩不骄傲,平易近人,表现我对有教养的女孩的赞美之情.
②神态描写,表现了初中班主任对我们的宠爱与喜欢.
(4)①侧面描写,通过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表现了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女儿的教养之美.②运用拟人和反复,表现了高中老师对诗歌和梦想的执着追求与热爱之情.
(5)示例:A好,这句话引用名人名言,阐述了文章的主旨,呼应了文章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四、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3.写作。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少于600字。
【考点】半命题作文.
【分析】略
【解答】略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题以植物作喻来说明一个成长中的道理,根据这个材料完成一篇文章,难度较大.
【审题立意】我们先用概括提炼法提炼题目的主旨,就会审出该题目的中心:成长要顺其自然(不要在意一时的落后或不足),最终都会殊道同归,一样能实现成长.我们可以有两个思路来选择:一个是写树或者物的成长,并从中提炼出自己关于成长的感悟;再一个是写人的成长,从中提炼出自己关于成长的感悟.这两个思路都可以,第二个作文思路更容易出彩.
【文体选择】议论文、记叙文都可以.
【写作方法】先叙后议、记叙议论相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都可以使用.
【思路点拨】本文重在从一件现象中发现道理,最末一段一定要出现富有哲理的文字,而且要有联系主旨、升华文章主题的作用.
【解答】【例文一】
漫漫成长路
有人说,成长是歌,充满了欢快动人的旋律,我们正在满怀激情地演唱着;有人说,成长是花,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活力,绽放出动人的光彩;也有人说,成长是缓缓升起的太阳,充满着无限的朝气与希望.
成长,又何尝不是一条漫长的路呢?
幼时,当我们都以一双充满好奇的双眼打量着这个未知的世界时,成长便是蹒跚学步.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从来不顾前方有什么,即使一不小心摔倒了,哭泣了,但都会爬起来,向前走,再向前走.
儿时,我曾单纯的以为成长就是我们一天天高,一天天长大,逐渐进入更高的年级,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穿的很漂亮,现在我才明白:成长,是一条很长的路.
或许某一天,当面对同学朋友间的冲突时,你没有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打架,而是检讨自己,主动认了错,道了歉;或许某一天,当面对他人的泪水和倾诉时,你没有听听就算了,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安慰他;或许某一天,当面对父母的关心、操劳时,你没有再漫不尽心,理所当然,而是说声谢谢,或者倒上一杯水.这都是因为你在不断成长着.
我们每时每刻,都走在成长的路上.或许你会抱怨:为什么一路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坎坷?我想告诉你:正是这一路坎坷,伴着我们成长.挫折是人生的垫脚石,只有经历挫折、经历坎坷,我们才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得到教训.在成长的路上跌倒了,别怕,站起来,拍拍灰尘,继续昂起头、大踏步向前走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坎坷,怎能够成长?
成长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大人们、伟大的科学家们、国家的领导人们…他们不都在无时无刻的成长着么?或许没人敢说:我已经真正成长了﹣﹣除非他停止呼吸.成长的“终点”对于我们,就像海平线对于水手﹣﹣似乎就近在眼前,可就当你触手可及时,它仍在遥远的远方,那样神秘未知,但它却一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为了那个“终点”,我们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着,努力奋斗着.一路上我们哭过、笑过、痛过、懂过,一路上我们洒下了无数的汗水、泪水,一路上我们所经历的太多太多…或许某一天当你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这一路的脚印是多么珍贵,因为我们经历过,但前方,还有更长的路在等着我们.
成长,本该是一条漫漫之路.
【例文二】
成长是一个过程
成长是什么?
“成长就像是羽化成蝶的过程;像是放在床头的那一摞摞的武侠小说.英雄美人,侠客伴侣,一部一部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也像是摘抄在本上的一首首小诗.或欢快或哀怨,开心时高声吟唱,低落时黯然泪流.”
“一次次的野外拉练.跌到了再爬起,没有埋怨,没有气馁,没有停留.”
“一步一步的攀登,回望来时路,会心一笑;转过头,面对前方,无言而努力的继续攀登.”
“一次次的蜕皮.蜕皮是痛苦,是流血,有风险,有失败;但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变得成熟与美丽.”
这些叫做成长.
高尔基说过:“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没错,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事事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坎坷,但是风雨过后的彩虹是美丽的,要知道,美丽的东西的背后总是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与痛苦.
冰心着名诗集中也曾提到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花儿成长的背后总有倾诉不完的伤痛与苦.
成长是一个过程.而在走向成长的道路上,会跌倒,会受伤,会成功,会开心,会失败,会难过.但是我们深深地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风云,总是会有一些不如人意.伤心痛苦曾陪伴过我们,开心快乐曾与我们牵手.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的奋斗着,为新的一天打拼着,回过头来却发现有许多的岔路等待我的选择,有许多让我们不知所措的选择题.面对困难的挑战,面对迷茫的选择,我们有进一步的成长,也许,我们会迎来狂风暴雨,也许,我们迎来的就是雨后彩虹.成长路上,有悲有喜.
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成长,就像沙漏从不停息,我们不能在此停息,就算将要面对的是路上的遍布荆棘.我们坚持,努力,勇敢的前进.
成长的过程中,成长就是一种考验,我们在考验中感悟进步;成长是一种历练,我们在历练中坚强;成长一种感叹,我们在感叹中珍惜.
青春是成长,成长必定经过青春.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晶莹.
成长的过程就是如此.
【例文三】
成长漫漫 只因珍贵
他淡然说道:“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题记
两年前,他栽下两排树一样高的树.
两年过去了,两排树享受着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可,它们现在的状况已截然不同.我不禁疑惑,为什么高大的是白杨,而显得非常矮小却是银杏呢?他淡然说道:“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我喃喃地重复他的话,不禁思索…
是啊,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天才,是珍贵的,他们是上帝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
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然而,他刚出生时,小得可以放进以夸脱的马克杯.少年时的他,资质平常,成绩更一团糟.但,他一直虚心好学,爱动手创造,做实验,一点一滴慢慢的成长,如银杏般,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现在处于平庸的人,无需堕落.要知道,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天才.天才也有平庸之处.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十岁才会认字;贝多芬拉小提琴时,老师说他不是拉小提琴的料;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退学…要知道,天才都是通过平俗慢慢成长的.
成功,亦是珍贵的,它是人们拥有的最珍贵的梦想.
谁能准确的告诉我,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做了多少次实验?我想,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确切的数字,即使爱迪生本人亦是如此.大大小小的实验,他做了无数次,可他没有放弃,他总是通过一次次失败的积累,慢慢的成长,终有一次成功.从而,造就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现在还未成功的人,无需气馁.要知道,没有谁能够一次就成功.成功者都拥有积累.李时珍通过毕生的积累,一字字的成长,才编出《本草纲目》;一棵树苗,通过一天天汲取雨露的成长,一圈圈年轮的积累,才长成参天大树;人类,通过一天天的成长,一个个时代的进步,才创造出现在的文明…要知道,成功都是通过积累慢慢成长的.
“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例文四】
迟到的成长也是成长
我们老家有一种说法,对于一个个子不是很高的小孩,评价总是这样:这孩子晚长.意思就是他现在身高还没有达到这一年龄的标准,但是不用担心,日后他还是能够长高的额,只是相比较于同龄人说,他的成长迟到了点.
有这样一群孩子的家长,他们着急于孩子为什么迟迟不长高,没有顾及到晚长这一说法,于是拼命的给孩子买补品,买增高药,为孩子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急于求成的后果不小心会买到伪劣产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希望每个人能明白这个道理,的确有些成长会晚些的,但这迟到的成长并不会比别人落后哪儿去,甚至经过那么久的积蓄与沉淀,当力量喷薄而出的时候,更壮观更伟岸更给人震撼.就像有的树成长的晚,在别的树冒出新芽慢慢长出鲜绿的叶子时他仍然像一位深沉的老者一样沉静的待在那里,大家都以为它是不中用的,是长不出那样的茂盛的叶子的,但是,当他到了那个时间,它的力量都蓄积完毕,于是它开始疯狂的生长,不顾别人的讶异,就像当初不顾别人的诋毁,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模样.
每个人成长的速度不一样,但不管是早熟还是晚熟,能到达那一高度就是值得敬佩的,关键是在还没到达那一时间时,有多少人沉住了气,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不理会外界的流言蜚语坚守自己的方向.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真的是数不胜数.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反复失败反复重来,他依然坚定自己的步伐,依然努力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迟到的成功并没有泯灭爱迪生的功绩,他的名字依然为世人传颂.
迟来的成长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努力追求,而是习惯了随笔逐流,或者自己淹死在别人的流言蜚语中.如果有了自己的方向,在努力的时候,不要焦躁.成长从来不在乎早晚,只要最后,你的确是成长了.
2017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