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第三套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1-23
中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48分)
(一)比较阅读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然后答题。(共7分)
夜 叶赛宁 |
静 夜 郭沫若 | |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
6.这两首诗都描绘了 ,都营造出 的意境。(2分)
7.两首诗的不同在于《夜》全篇描写眼前实景,从中传达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的心境;《静夜》除了写实景还有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3分)
8.这两首同写月夜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说说你的感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3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的字词。(4分)
①惩山北之塞( ) ②杂然相许(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
10.下列各组中加红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A. C.
且焉置土石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其妻献疑曰 投诸渤海之尾
B. D.
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2分)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②甚矣,汝之不惠。
。
12.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一诺千金》,探究13—18题。(共17分)
一诺千金
①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②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④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⑤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说话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⑦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⑧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选自《读者》2005年第17期,有改动 作者:吟秋)
13.通读全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分。)
14.本文第①段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5.本文许多地方都十分催人泪下,你读到第 段后最为感动,你是因为 而感动的。(3分)
16.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位于哪里最为合适?为什么?(4分)
我望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还有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孩子抬着化肥袋子里的书籍的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耻——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们。要是伤了他们的心,我拿什么来弥补呀?
答:应归位于第 段与第 段之间,因为 。
17.如果“我”回家后确实将自己对山村娃娃们的承诺忘记了,如果你是“大翠”或“小翠”,你会有哪些想法呢?请写在下面。(3分)
18.读罢本文,你最想对山村的孩子们说一句什么话?写在下面。(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共11分)
炭疽热:隐形而致命的杀手
1998年,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为了展示美国对付生物化学武器的能力,曾在电视上讲解炭疽热的威胁。科恩手拿一袋2.25千克重的白糖说,要袭击一个大城市,需要同等重量的炭疽热病菌即可。
在恐怖分子可能利用的所有潜在生化武器中,炭疽热病菌是最有可能获得的,因为这种细菌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很久,已得到广泛的研究,而且它出现在全球各地,比其他细菌武器更容易获取。
炭疽热不具有传染性,不会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引起炭疽热的炭疽杆菌以孢子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存活数十年。几个世纪来,人们已知炭疽热细菌能导致动物发病,尤其是食草性的动物,如马、牛、羊等。该病极少在人身上出现。目前,大约82个国家发现过动物炭疽热,人类炭疽热病例通常发生在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炭疽热在美国又被叫做“剪羊毛工人病”,因为从1900年到1978年,美国发现的18个炭疽热患者大多从事羊毛或羊皮处理工作。
有关炭疽热细菌作为生物武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据说德国曾经使用这种武器,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日都对炭疽热作为生物武器进行了研究。
人类感染炭疽热的渠道有3种:呼吸、饮食和皮肤渗透。炭疽热细菌被吸入后最具致命性。抗生素能够抑制炭疽热感染,但条件是必须在接触炭疽热细菌后的48小时以内使用。最常用的抗生素是盘尼西林G、环丙沙星和强力霉素。抗生素在使人们对炭疽热产生免疫能力后能使感染者存活,但早期症状出现后,吸入性炭疽热通常是致命的,任何治疗手段将无济于事。
炭疽热的潜伏期为1到7天,彻底发病则在多达60天后。其最初症状包括晕厥、发烧、胸部不适、干咳。症状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后会缓解,但病人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出汗和皮肤青紫,最后休克、死亡。
美国1909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通过生物武器成功地向空中散播炭疽热细菌,炭疽杆菌孢子可在几个小时、最多一天内扩散。炭疽杆菌孢子无色无味,可以传播数公里。
19.第一段中,科恩演说的目的是什么?(2分)
20.能否把“在恐怖分子可能利用的所有潜在生化武器中,炭疽热病菌是最有可能获得的”一句中的“恐怖分子可能利用的”去掉?为什么?(3分)
21.炭疽热有哪些特征?(2分)
22.下列句中的加红词语有什么作用?具体说明。(2分)
目前,大约82个国家发现过动物炭疽热,人类炭疽热病例通常发生在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
23.为什么把“炭疽热”称为“隐形而致命的杀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