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20年四川达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0)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2-08

  三、古诗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小题。(15分)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客谢之 谢:道歉 B、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邑:同“悒”,愁闷不安

  C、捐弃居产 捐:捐献 D、不为衰世解业 解:懈怠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监试者异之 莫有从者 B、唇齿之喻 久之,关东兵散

  C、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执以诣卓 D、为天下所仇 为监营谒者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明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

  1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②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10分)

  20、古诗文默写(4分)

  ①《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③《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 , 。

  ④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2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共6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②、“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3分)

  四、写作表达(50分)

  22、请以“其实 就在我身边”为题,在横线上填上两个字的词,如“关爱”、“榜样”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要求:⑴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班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