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中考政治备考专题练习:崇尚公平和正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22
中二、分析与说明(共50分)
11.(16分)初三某班有一个直升本校高中的保送名额,按学校规定,综合考评成绩在前两名的同学有资格参加面试。经过综合考评,排在前面两名的小赵和小孙入围面试。面试当天,两人惊奇地发现吴敏也出现在面试场上。面试的结果没有公开。最后,吴敏获得了这个保送名额,小孙和小赵则名落孙山,大家对此议论纷纷。面对上述选拔的结果,小孙和小赵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小赵忍气吞声,心想,算了吧,找也白搭;小孙找到班主任,要求给个说法。
阅读上述案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
(3)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
(4)如果小孙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解析:此题离学生生活很近,解答此题时应该仔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材料中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答案:(1)通过综合考评,选取成绩优秀的前两名学生参加面试,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是公平合理的选拔方法。
(2)吴敏综合考评没有取得前两名,没有资格参加面试,她参加面试不符合选拔程序,并且面试结果没有公布,最后吴敏获得了保送名额,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不公平,影响了吴敏的信誉,影响了学校选拔保送过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3)小赵的态度会助长不公平现象和非正义行为的继续蔓延,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4)有意义。小赵去找老师讨个说法,是有正义感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即使他的行为没有得到他所要的结果,也是对非正义行为的声讨,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有利于监督今后的选拔工作,使之更加公平正义。
12.(17分)有这样一则朴素的故事:一个瞎子与一个跛子,被大火围困于楼内,眼看要坐而待毙。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完好的跛子,却恰巧地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身体”:瞎子背起跛子,跛子指路,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
(1)如果二人都只顾个人的逃生,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瞎子指路,跛子背人,结局又会如何?
(2)谈谈你对这则故事的启示。
解析:此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预测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又给予我们对生活的思索。对于第(1)问,结局较为容易想到,关键是我们从结局中可以看出,不合作不能解决问题,不合理的合作只能将事情向恶性发展,这就是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两种情况下的结局显而易见,依据自己的想象力答出即可。
(2)启示: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社会生活是一种合作活动,生活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合作系统有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与解决。
13.(17分)据报道,北京市对中小学生守则及相关行为规范进行了修改,从今春新学期第一天起,北京市中小学生将开始试行新的《北京市中学生守则》《北京市小学生守则》以及相关行为规范。
其中争议最大的修改是“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被抛弃。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最后一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在新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只保留了“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去掉了“敢于斗争”四个字。“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
这一改动引起教育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赞扬与批评等量其观。
支持去掉“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的人,认为这是让孩子远离危险的需要,有利于小学生自我保护。他们认为,未成年人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本身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若不考虑这一年龄特点而一味要求去“敢于斗争”是不切合实际的,容易误导冒险行为,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反对方则认为,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抛弃“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是错误理解这些提法本意的必然结果。我们主张中小学生面对坏人坏事时“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主要意图并不是要给中小学生规定什么义务与责任,主要是着眼于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抛弃“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对本来就有待于加强和革新的道德教育造成了严重破坏,违背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道德规范主要是一种义利选择准则。
你赞成哪方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此题有较强的开放性,你可以任意支持其中的一个观点,也可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关键是要讲清楚你的理由。
答案:能言之有理即可。
三、探究与实践(共20分)
14.正义的社会,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打造,我们中学生也可以为正义社会的形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请写一份倡议书,向中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为和谐社会而尽一份力。
解析:此问题开放性比较强,主要考查践行能力,旨在培养开放性思维,培养正义意识。倡议书应结合自身实际,主题突出。
答案:(提示)写倡议书,应该以弘扬正义、培养正义感为出发点,说明自己对正义的认识,以及青少年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维护社会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