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四川中考生物一轮专项训练试题1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07

  16.糖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

  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于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

  哪种细胞器(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中心体

  17.下列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细胞不需要染色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18.人体中,下列生理活动不在细胞器中发生的是( )

  A.丙酮酸的生成 B.CO2的生成 C.唾液淀粉酶的合成 D.抗体的加工

  19.下列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组成核糖和核酸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

  C.酶和核酸都是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

  D.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2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B.叶肉细胞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完全相同

  C.将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几乎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D.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通常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21.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能独自形成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D.ATP中含有脱氧核糖

  22.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人体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B.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C.水生植物的根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人体细胞只要消耗氧气,则产生的CO2与消耗的氧气之比为1:1

  23.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

  A.秋季落叶植物,秋末时叶片中色素主要是丙和丁

  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C.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24.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叙述正确的是( )

  叶片 发育情况 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mg/g•fw) 气孔相对

  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Ⅰ 新叶展开前 19 — — -2.8

  Ⅱ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Ⅲ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Ⅳ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A.Ⅱ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低、气孔相对开放程度小和叶面积小

  B.将Ⅰ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其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乳酸

  C.将Ⅳ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其叶肉细胞中的ATP含量将增加

  D.与Ⅲ相比,Ⅳ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叶绿体内膜

  25. 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分成两等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样,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假设呼吸作用以葡萄糖为底物),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右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 第20天CO2处理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低于对照组

  C. 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 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

  26.关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应将酶与底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B. 0℃左右低温会降低酶活性,一定条件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C. 超过酶的最适温度,酶将因为肽键被破坏而逐渐失活

  D. 从生活在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最可能找到耐高温的酶

  27.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C.叶绿体的色素提取液不能吸收光能

  D.在稀豆浆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28.很多人认为把水果或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可以有效除去水果或蔬菜表面的残留农药。为探究此种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 kg作为样本,并对其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甲 乙 丙 丁

  处理方法 未做处理 纯水冲洗1 min 浸入纯水1 min 浸入纯水30 min

  1 kg青菜农药残留量 0.196 mg 0.086 mg 0.097 mg 0.123 mg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 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实验一中,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青菜的残留农药

  经纯水冲洗可以去掉一部分

  B.实验一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

  原因是农药分子溶于水后又被植物细胞吸收

  C.在实验二中,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

  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在BC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

  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

  D.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应为同一过程

  29.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0C,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30℃和70℃保温箱中培养4

  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

  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

  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呈砖红色,乙、丙皆呈蓝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30.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

  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 )

  A.增加、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 D.增加、减少、增加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