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四川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题及答案6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12-13

  25.(2015•遂宁)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

  (2)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 .

  (任填一种方法即可)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C

  A.a>b>c B.b>a=c C.b>a>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3)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图可知:t2℃时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2)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但依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股答案为:(1)50g;(2)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3)C.

  点评: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即可顺利解答.

  26.(2015•长春)分析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 20 g;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氯化钠 ;

  (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硝酸钾溶液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可以查出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20g,故填:20;

  (2)据图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填:氯化钠;

  (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有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不会有晶体析出,故填:硝酸钾溶液.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

  27.(2015•娄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乙 物质;

  (2)P点的意义是 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95 g.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然后判断一定量中的水中加入的溶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填:乙;

  (2)P点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是90g,50 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g,形成溶液的质量=45g+50g=95g,故填:9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8.(2015•丹东)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 t2 ℃时,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 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的方法提纯B;

  (3)现有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升高温度 ;

  (4)t3℃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0% ;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来分析;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提纯A最好用降温结晶,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得到B的晶体,最好采用蒸发结晶.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来分析;

  (4)根据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解答: 解:(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是t2℃,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也就是t2℃,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故填:t2

  (2)从题目提供的信息可得: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提纯A最好用降温结晶,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得到B的晶体,最好采用蒸发结晶.故答案为:故填: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3)由图象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把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故填:升高温度;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5g,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那么t3℃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并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故填:20%;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析出晶体,A析出的多;C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所以降温后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C>B>A.故填:C>B>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29.(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 (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变化的是 abc (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答出一条).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解答: 解:(1)P点的含义是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2)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 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降低温度等;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此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只能够溶解30g,并且析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7.5%;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小于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

  故填: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增加溶质;降温结晶;37.5%;abc;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 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30.(2015•泸州)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

  (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 30g .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丙 .

  (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

  ①沉淀的化学式为 AgCl .

  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 1.775%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根据硝酸银与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反应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据图可以看出,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填:30g.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据图可以看出,大于甲和乙,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故填:丙.

  (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

  ①氯化钠和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银,故填:AgCl.

  ②生成沉淀的质量是143.5g,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就是模拟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故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 =1.775%,故填:1.775%.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