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5年四川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04-16

  11.D

  【解析】

  试题分析:东汉末年比较著名的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战争,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选D项。牧野之战发生在商周之间,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与前秦之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原因。南朝时期,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A、C、D均属于主观原因,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开发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著作与作者的搭配。《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兰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不是顾恺之,顾恺之的著名绘画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所以B项搭配错误。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医圣”张仲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书圣”王羲之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期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人们会穿丝绸衣服。汉朝时期造纸术就发明了并得到改进,所以三国时期会有书籍。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葡萄就已经传入我国,所以三国时会有葡萄。《洛神赋图》是东晋人顾恺之的作品,不会出现在三国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顾恺之和绘画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上曾经定都洛阳的政权。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东晋定都在今天的南京。曹魏、西晋、北魏都曾定都洛阳,所以②③⑤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更迭•西周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魏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写有《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B、C、D都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而A选项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与江南地区开发二者一北一南,没有关系,所以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融合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而许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江南地区。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江南地区的开发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而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措施,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