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4-25
中时光西安
①不必重新去一一翻阅中国历史,人在西安,便会明白一件事:西安,这是一片被时光深深耕耘的版图。在这座古都的脉络里,印刻着历史的烽烟,以及不能抹灭的往事。
②想起那天上午,出了咸阳机场,坐上开往西安的旅游大巴,前来接团的导游小刘就开始为我们介绍西安,介绍陕西,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在西安以及咸阳这一片地面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和国家在此建都,陕西的黄土下面,埋有整整七十三位历代帝王,名臣将相的墓葬更是数不胜数。”在西安走了几天之后,我相信,导游的话其实并不夸张。
③我们在西安的第一站,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在展厅的入口处,首先是一幅黄帝手植柏的照片。我后来在黄帝陵见到了这株柏树,据说,此树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被称为炎黄子孙的始祖,这株古柏,它站在时间的入口,见证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源起与发展。
④博物馆的展览被分成周、秦、汉、唐四大部分。在这博物馆里,人类从蛮荒而至文明,从初蒙而至盛世,周代的粗陶,秦代的铜鼎,汉代的丝路,盛唐的繁华,在那些古老的器物以及小小的文字说明上面,影印着中华文明一路前行的艰难与辉煌。这座博物馆,它对于陕西以及西安的意义,就像是一本书的序或者说前言。
⑤事实上,在西安,不管是在这历史博物馆,还是在其它地方,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雍容,以及时光的厚重。
⑥西安城中的大雁塔,又称为大慈恩寺,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而更重要的是,这塔,它还将继续在时光中屹立下去。
⑦位于临潼骊山脚下的华清池,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唐玄宗李隆基和爱妃杨玉环的故事把华清池的时光晕染得空前绮丽。时隔一千二百多年,1936年的十二月十二日,历史又在此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留给华清池的痕迹,除了五间厅,还有后面骊山上的兵谏亭。
⑧在西安,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游客穿行在历史遗留的故事里。在这些故事里,最惊天动地的莫过于秦始皇,以及他的兵马俑。最初发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秦兵马俑发掘至今,据说约有陶俑8000多个,陶马2300多件,战车80多辆。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主,他砌下一道大墙,这墙便在中国的北方一直屹立了两千多年,直至成为中国的一道标志。他捏下几个泥人埋在地下,两千多年后神秘出土,便震惊了世界,让人惊叹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每天吸引着数万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海内外游客向着这群陶人陶马蜂拥而来。
⑨在西安的古迹里,绝对不能绕过的还有明城墙。目前保留下来的这座城墙,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著名的明代城墙则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现存明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厚重的城墙,圈住的不只是历史以及权力,在它的砖墙上面,同样也刻写着文明的印记。
10临离开西安的那天下午,我们最后去了钟楼和鼓楼。在来钟楼之前,我们曾被告知,登钟楼的时候,如果运气好,能遇上钟楼上的编钟演奏,结果,我们还真遇上了。走进钟楼大厅,正前方一个方型的铺着红毯的舞台上,几位身着唐朝装扮的演员已经就位,台上除了编钟,还有古筝、洞箫等古代乐器。一个女子站在一排编钟后面击乐。演员们演奏了几支古代和现代的曲目,数种乐器合奏,曲目不可谓不美,而我仍然觉得,对于这钟楼,更适合的或许是一只简单的古埙,于明月夜,在楼台上静静吹起。埙声穿过月夜,落进无垠的时光。
11我们登上鼓楼的时候,已是日暮时分。红色的大鼓排满鼓楼的四面,一面面大鼓上用古老的字体分别写着二十四节气。立春,谷雨,夏至,白露,秋分,霜降,冬至,大寒,一一数过来,数千年的时光,在这循环往复的节气里,悄然流去。
(选自《丝绸之路杂志》,本文有删改)
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华清池—— —— 明城墙——
13. 文章第⑤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4.“在西安,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游客穿行在历史遗留的故事里。”这句话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哪些表达效果?(3分)
15.第⑨段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6.结合全文,请你谈谈“时光西安”这个题目的含义。(5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